第117节(1 / 1)

加入书签

好什么?

张保国和张卫国一起收到了妈妈递过来的两根竹竿。

竿子圆圆的,头部尖尖。

“你们刚学,我教你们简单的,就学织围巾好了。”

张保国和张卫国对视一眼,连忙出声:“等等,妈妈,我们不是……”

苏茴眨了眨眼睛:“我给你们织毛衣,手很累了,围巾很简单,你们也没别的事做,帮我分担分担?不是有句话叫做技多不压身吗?保国,以后你去部队了,部队里可没有人帮你做这些,改天我再教教你针线好了,免得你衣服掉线了都不知道怎么补。”

张保国:“……”

张卫国:“……”

有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出是哪里。

张安国把烤熟的红薯从炭堆里划拉出来,默默的吹气,什么技多不压身,其实,妈妈就是想偷懒了吧。

张定国也默默的划拉红薯。

织毛衣、织围巾……虽然说毛线很珍贵啦,但是这种一般都是女人做的吧?不过大哥想去部队,部队基本没有女人,这样的话学一学针线也挺有必要的。

这一年,他们四兄弟都得了一件毛衣背心,是羊毛线的,穿在身上暖烘烘的,寒风吹来,也不怕冷了。

就在寒风,七四年的新年到来了。

随着年末的到来,大家的兴致也高昂了起来,寒风也吹不掉大家的热情。

这一年,大雨,庄稼受损,大家分到的粮食都没有上年多,但是今年分到的钱比去年还要多。

今年,苏茴他们家就分到了二十七块多,而今年张保国张卫国的学费,一学期二块五,一年五块,张安国张定国小学,一学期一块五,一年三块,四个人加起来一年的学费支出是十六块,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支出,一年二十块。

不过下一年,张安国他们两个就上初了,他要上高,高的学费还要更贵一些,要三块五,那下一年的话学费就要十九块了,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支出,也要二十多。

张保国算了一下,看样子,下一年,也要把两个小弟也拉去干活了。

过了这一年,双胞胎也满十岁了,可以算工分了,现在他们村的工分可值钱了,在附近几个村里,是头一份,还有其他村的人想要取经,学怎么烧瓦,不过他们村至今瞒的好好的。

他们家就苏茴一个满工分,他休息日回来能拿七八个工分,张卫国下午去干活,不定能拿两个或者三个工分,就有二十七块,其他人家拿的更多,赵夏兰他们一家五口,就有六十多块。

一下子就拿了这么多的钱,再来几年,下一间石头房就能建起来了。

张根就计划着再起一间房。

本来他们住的是四间房的,分了一间给小儿子张贵,就是三间房,三间房里,住了八口人,这住的可不宽敞。

今年分的钱一到帐,他就筹划着了。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时间,可以先把青砖先做好,瓦片先定好,等到年一过,立刻开始,人多力量大,不需要很久,一间房就能做好。

他一说,李满芬没意见,张全赵来娣也没意见。

年一过,张锦华就十六岁了,已经是个可以说亲的年纪了,要说亲了,自己单独的一间房是必须的,不然孙子哪里来?

张凤华她们三姐妹也很开心,有了新的房间,她们也能住得舒服一些。

这一决定,就通知了张贵和苏茴,让他们有空去帮忙。

张根也通知了自己弟弟,这一通知,好了,这下巧了,弟弟家也打算起房子,还打算来叫他们帮忙来着。

然后张根去问其他人,这不是一家两家的了,他们村,有这个打算的还真不少。

都是这两年分的钱多了,加上以前的积蓄,家里壮劳力多的,纷纷打算上了,这不,今年的钱一到手,大家一合计,只能分开排期。

不然忙不过来啊。

这下就白通知了,张根家这种情况,不属于急的,排到后面去了,看这情况,估计得要来年九月了十一月。

毕竟农忙不行,雨季不行,适合开工动土的时候有数。

这一年,就在大家兴高采烈的说着新房的热烈氛围迈入了尾声。

七五年,迎来了开端。

第97章

一九七五年的新年跟之前的并没有什么差别,吃团圆饭、拜年、去外公外婆家。

新年总是活的,日子也会过得飞。

好像眨眼间,新年就过去了。

只有看一看自己收到的零食和红包,才有一种过年的现实感。

一个新年过下来,张保国他们四个的小金库,还有自己的零食数量都显著增长,让他们很是欢喜。

张安国和张定国显得特别的兴奋,又一年过去,他们十岁啦,十岁以上和十岁以下,差别大着呢,别的不说,十岁以下去干活都不算工分的,只有到了十岁,下地干活才会算工分,以后,他们兄弟两个也能下地干活挣工分,一起挣小钱钱了。

年龄越大,对金钱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他们的算术都可以,只要算一算他们四兄弟的学费,就能知道那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支出。

目前来看,收入还能覆盖掉学费,但是除了上学以外,他们还有其他的支出啊,他们兄弟几个身体不错,没有生什么病,免除了花钱去看医生的钱,但是以后呢?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生病?

他们兄弟在外面玩,也有人会追着他们兄弟两个问:“你妈妈打算让你们四兄弟都继续上学是吗?”

“那以后你们怎么办?”

“这一分钱都存不下来吧。”

这学费可不是什么秘密,稍稍一打听就知道了。

知道了学费,再一算他们的人头,就知道他们的支出。

“你大哥年纪也大了,以后娶媳妇可是要花不少钱的,这样下去你们大哥娶媳妇的彩礼都拿不出来,更别说以后你们兄弟娶媳妇了,你们妈妈怎么打算的?”

“对呀,房子你们是不用愁,不过等你们娶媳妇这笔钱怎么办?”

“等你们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你们家也住不下啊,迟早要建房子搬出去,到时候你们钱没有攒下,可怎么办哦?”

……

这方面,他们也有想过。

大哥明显是想着要进部队里面的,而且看这架势,进去的可能性很大。

就算他们不是十分了解也是知道的,当军人之后,每个月都是有固定的钱可以拿的,而且本身军人就十分的吃香,他们大哥根本不用发愁,肯定是娶得到媳妇的。

至于二哥,大哥进了部队里面的话,他现在又拉着二哥天天去做训练,如果二哥跟着进部队里面的话,感觉也很有可能,等到大哥二哥都进部队里面,轮到他们兄弟两个了,应该也没问题。

只要他们继续坚持,跟着一起训练,保持好自己的体能优势,到选拔兵员的时候,他们的政治面貌没问题,进去的可能性很高,他们四个都进部队里面的话,娶媳妇这方面就不用妈妈发愁了吧?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不想去当军人,妈妈也说他们年纪还小,不用考虑的这么早,但是就目前为止,他们兄弟两个觉得有这么一条后路在,是一个保障,所以他们大哥二哥喊着他们一起去训练的时候,他们都不推辞了。

他们兄弟两个也是不甘心的。

不甘心以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拿一辈子的锄头。

一过完年,张保国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就去了二爷爷家帮忙建房子。

二爷爷家之前在他们家这房子建的时候就来帮忙了,现在他们家要起房子,于情于理他都该去帮忙,他过了年十五岁,已经是个小大人,有一把子力气,重活他们不会让他做,但是其他的比如说砌砖之类的灵巧的活计,他做的很好。

还被爷爷他们夸奖了,说他干活仔细,做事认真。

张卫国也去帮忙了,给自己大哥打下手。

人多力量大,二爷爷就是张根的亲弟弟,他生了四个儿子,同样,他跟着老大过活,其余的三个儿子都分出去了,他之前住的还是泥砖房,这一次就是要起青砖瓦房,旧的房子不去动,就在旁边重新起两间青砖瓦房,等之后赚钱了再继续起。

材料在年前就准备着了,地基也做好了,在这么多人的全力下,速度很。

现在建房子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没有钢筋,就用青砖一层层的往上砌,格局也简单。

在春耕之前,就建好了。

张保国没有坚持到最后,因为他开学了,在上梁的那一天,就是他开学的日子,那是算好的好日子,只能错开。

……

张安国和张定国现在就读于五年级下学期,小学都是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学生自由活动,也是给学生们下地干活的时间,农村人大都没有把学习看得太重,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上半天,还有半天能去干活,这才满足大部分家长的心思,不然的话,这么大的小伙子一点活不能干,还要花钱,愿意出钱供孩子去念书的人就更少了。

午他们两个先把作业给写了,然后午睡了一会儿,没多久就到了集合的时间,去集合点集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站在一处,一起分配任务。

今天就是到一片旱地上去除草,春天到了,许多野草都冒出了头。

张安国和张定国被分在一块,他们还见到了张小华和张喜华,她们两个也在同一个地方。

张小华比他们兄弟两个大一岁,年一过,就是十一岁了,在去年一到年纪,她就下地了,多一个下地的人就能多挣一点工分。

张喜华跟张卫国同岁,今年十二。

他们的年纪都在十岁到十五岁这个区间。

每个人分到的地方都是差不多的,把这一块地的草清除完了,就能拿到固定的工分,当然,不能潦草了事,会有计分员来检查,要是拔的不过关会扣工分,要是偷懒情况严重的话直接不给工分。

要是能够提前完成的话,还能提早离开。

不过要是提前的太多的话,会被别人说,搞不好做完了还会被扣工分,因为这不值得给那么多的工分,大家都要扣。

这样的情况很少就是了。

像今天,他们清理完这一片的杂草,半天就能得1.5个工分。

因为这一片地上的草不是很多,要是格外茂密的话,半天能得两个工分。

张安国和张小华分到了相邻的两块地,张安国的另一边,就是张定国。

张安国张定国跟张喜华、张小华两个不熟,因为玩的少。

男孩子大部分都是跟男孩子一起玩的,除非是离得近,才会跟女孩子一起玩,他们的家隔了一段距离,搬出来都有四年了,只有他们过去的时候才会见面。

她们几乎不去他们家的。

倒是跟她们的大姐张凤华很熟,因为她常常会拿着作业到他们家一起做,有说有笑。

分到一起,打了招呼之后,张安国和张定国默默的蹲在地上拔草,遇到了可以吃的野菜就会单独放到一边,带回家去,就算自己不吃,喂鸡也好,鸡吃了多生蛋。

拔了一会儿,张安国旁边的张小华叫住了他:“你们下学期就要去镇上读初了是吗?”

张安国愣了愣,点头:“是啊。”

张小华侧头看着他,眼睛眨也不眨:“二婶不觉得供你们太花钱了吗?”

张安国是知道大伯和大伯母不供她们两个小的去上学的,这话他听了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回才会比较委婉一些,没那么伤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