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平乱(1 / 1)

加入书签

临近夜晚的时候,整个苏州城四里八乡动员起来的顾陆两家数以千计的丁壮手持弓箭、短矛、简易的盾牌等在收到通报的情况下从各地赶了过来,向陆家庄增援。

可逼近到近处的时候,领头的人才觉得有些诡异,陆家庄四处的围墙上满是弹痕,残破不堪,一个防守观望之人也没有,似乎是早就被攻占了一样。直到一名似乎稍微有点儿地位的头目,从墙里露出头来,似乎是见外面的人没有敌意,才彻底的放下了心。

“怎么样,没事吧?能不能请陆家能够说的上话的人出来看看?”赶来增援的顾家人试探着询问道。经验老道的此人总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妥。

在这个时候头上包扎着纱布的陆家管家在过了片刻之后才站了出来,用着熟悉的声音说道:“刚刚击退了那些强兵们的袭击,可能是看见我们这块儿骨头不好啃,暂时去别出了吧?不过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晚上的时候打算夜袭。那些人虽然不是传说中的新朝精锐,实力可也远超我们的预料。白天的时候庄里的人死伤惨重,我担心剩下的这几百人夜里恐怕守不住,幸好你们赶来了。。。”

听到那话确实是自己所熟悉的声音,顾家负责领头的人才把心放了下来,选派了一千名比较精锐的庄丁进庄值守,其余两千多人临时动员起来的人在外警戒。

“不对!你们怎么可能死伤这么多人还能守的住这庄子?”进庄之后,顾家不少人都感觉到了疑惑。

“是他们!他们还在庄外,我这也是迫不得已啊!”

就在这个时候,黑夜里连绵不断的猛烈爆炸声忽然间从城外四角响了起来。伴随着爆炸声没有多久随之而来的是猛烈的弹雨。利用至少上百发份炮弹在庄外附近八个方向上布置的定向爆破坑被火器的直射瞬间引燃了。万余枚轻重霰弹一时间在夜幕中构成了一片片横飞的弹幕。

很短时间内几百人的死伤让驻守在庄外的顾家前来的人一片混乱,几乎与此同时,滚滚的浓烟从庄内多处地方伴随着火光冒了出来。

就在里面的人打算出逃的时候,迎接而来的则是接连不断的强弩攒射。早就埋伏在四周不远处的李晓天手下官兵们利用夜间单方面早就在陆家庄四周部署的光亮单方面的打击,很短时间内就让上百人非死即伤。上千名增援过来的陆家庄丁彻底被围困在了庄内。

这些苏州当地的民间武装在客场作战的情况下终于没有顽抗到底的决心,不仅仅是因为外面的人射出的那寻常大周士兵都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论的强弩弩箭。还因为那些人身后所代表的做为新政权的强大势力。

在解决了陆家庄还有临时增援过来的顾家武装之后,在吴之焕所亲自率领的几百人的配合协同之下,李晓天所率领的中队群趁夜迅速出击,分三路在一夜内连续攻破了另外七处似乎打算采取不恭顺姿态的大户。有的没有选择抵抗,而是举手投降。稍有拒绝和不配合姿态的,就就迅速领兵攻打。就这样,包括总共五六千家奴私兵在内规模近万人的人彻底被俘虏扣押了起来。

这样的行动给了苏州城内的大户豪强们巨大的震慑,一方面前往崇明岛告御状的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很多人下乡去联络负责管理城外各处田间地头的人,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让胡作非为的李晓天等人彻底明白整个苏州城的潜在能量。

然而也就在几乎与此同时,整个苏州地界范围内各乡都爆发了突如其来的民乱。那些最为贫困、负担奇重的客地佃户、雇工在李晓天从吴之焕那里筹集来的十多万两银子的诱惑,还有官方公文默许的煽动之下彻底造反开来。虽然在这苏州富庶之地,又没有大灾。在这种鼓励之下敢于冒险起事的人也不过只有万人左右,但却彻底打乱了苏州城内大户们利用乡下民众的力量来进行示威性民变的打算。

就在李晓天亲自率领国防军中队各分队增援各乡战场的时候,局面也彻底的发生了反转。官方亲自站在那些客户们一边儿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苏州城内底层看清了风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战和助战。

苏州城内外的血雨腥风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大概在暴乱发生后的第三天,嘉兴一带的友邻中队也前来支持、前去崇明岛告状的人也被扣押的消息传了过来。这人苏州城内的很多人彻底看清了新朝的态度。

从张小磊起家不久开始,威名就在太湖沿岸广为传播。如果说是下面的新军土皇帝乱来,太湖附近的各大族还有抵抗的决心的话。那么当遭遇了沉重的打击,新朝立场又确定下来,一部分人选择了逃亡,大部分人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

毕竟,同明末清初清兵下江南颁布剃发令相比,要求所有人清楚的申报田亩人口并且完全的听从差遣解散武装,似乎相比之下火候还小一些。尤其是两年以来张小磊等人在东南一带拥有的威名比那当年的清军更为清晰确切的情况下。

因此,被屠的人也没有清初苏州之屠的十万人之多,也仅仅只有万余人左右。

两个决定最终让苏州乃至湖州一带的各大户最终按下心来,一是李晓天并没有真的像民变时候的乱民或者土匪那样要吃所有人的大户。二是虽然利用了万把二愣子客户,终究是没有在这一带搞分田甚至减租减息之类的举动。同时,李晓天乃至中队中几个头目也渐渐不像是个仇富的匪首。对于多家当地大族的攀亲也并没有拒绝。笼罩在苏州上空大规模动荡的阴云才渐渐消散。

春节前夕苏州一带不少当地大户们的请罪宴上,几十名苏湖一带的大户在痛心疾首的“悔悟”和表示了一翻之后。也开始有一些并不太识相的人旁敲侧击新朝今后可能的政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