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另类课堂(1 / 1)

加入书签

见到周恒来了,五辆的士上的人都下车来。

江晓萱坐在第一辆车,下车后,对着周恒一个微笑,说道:“周先生你好,麻烦带我们去你们刘老师家,可以吗?”

才来过一次,她表示还没有记下路来。

十几个人下了的士后,也都围了上来,五辆的士调头就走。

周恒看着这么一大群人,不免问道:“你带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找我们刘老师做什么?他都七十岁了,经不起折腾。”

从来没有听说过,刘老师在外面有什么亲戚啊,他可是在龙溪村教了一辈子书的,家里有些什么亲戚来往,他们几乎都知道。

要说他桃李满天下,可他只教过小学啊,这一大群外地年轻人是怎么回事?

江晓萱语调温柔地对他说道:“是这样的,上次我不是拍摄了刘老师和何老师表演的皮影戏吗?他们都是皮影戏爱好者,慕名想过来看看,学习观摩。”

其余那些年轻的男男女女也立即说道:“对对,我们就是来学习一下。”

“我们不会过多打扰刘老师的,就是过来看一看。”

周恒这下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些人看起来,也的确像是大学生的样子。

于是他说道:“哦,刘老师倒是在家,但何老师在市里上班当顾问,平时不回来的。”

一个人可表演不了皮影戏。

上次老何在时,那天恰好是周末假期。他和刘老师闲得无聊,才自娱自乐一番。

显然,这个问题江晓萱从来没有考虑过,顿时卡了壳。

她转头望向身后的年轻人们,问道:“那你们怎么说啊?”

她倒是带路来了,但人不在,她也没办法啊!

她只想着,人是村里的,年龄又那么大了,那肯定在村里啊。所以就没想过预约时间的问题。

一群大学生们也没多少社会经验,遇到问题也是一通商量,有些人说要不我们赶紧再赶回他们市里;

有的人又说,他们这里没有公交站了,现在怕是回不了市里;

有的说,现在这个点了,即使赶到了市里,估计那边也是下班,肯定也碰不到人。

叽叽喳喳没个头绪。

周恒等着他们商量,没出声。

这时,一个女孩子走上前来,笑嘻嘻地问他:“嘿,帅哥,那只很漂亮的小猫,就是你家的吧?怎么没抱出来,让我们看看?”

周恒:“……”

农村哪有随时抱着一只猫的啊?大姐!

八成是江晓萱告诉她的,看来,这又是个爱猫人士呢,刚打完招呼就问猫。

江晓萱拉回顾雪诗,小声说道:“你正经一点,现在在说事儿呢。”

顾雪诗撇了撇嘴,心说:你也就只能在外人面前正经了,疯起来比我还疯。

不过,她也没有当面揭穿她。

他们最终商量出了结果,反正来都来了,要不先到刘老师家看看吧。

周恒领着一大群人,穿过村里一户户人家,来到了刘老师家。

龙溪村属于偏远村落,平时只有在收获时节,才有一些收购庄稼的外乡人,开着车过来收购东西,或者一些往这里卖东西的人之外,平时鲜少有陌生人来。

今天这一下子,呼啦啦就十几个年轻的男男女女来了,看到的人都不免多看一眼。

如今世道乱了,老看新闻说,一些人专门到乡下骗老头老太太,或者人贩子偷孩子什么的,他们不敢大意。

别看他们都穿着光鲜,看着年轻,但骗子长什么样,谁又知道呢?谁会把“骗子”两个字,写在脑门上?

好在有周恒走在前面,要不然,他们可得提防着点了。

就是这,也还是有人走了出来,问他:“小恒,这些都是你的朋友啊?”

周恒回答他们:“这是外地的大学生,要过来学刘老师唱皮影戏的。”

一些人尽是“哦、哦”的声音。

来到了刘老师家门口,周恒透过开着的院门,就看到里头坐着的刘老师,一个人又拉着二胡在试音呢。

周恒喊了一声:“刘老师,今天您家来客人了啊,这些学生都是来拜访您的。”

刘老师往外一看,哟,好多孩子!

可不嘛,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在他眼里可不就是孩子。

可这些孩子,他一个也不认识啊!哪儿来的?

刘老师让他们都进了院子。

看到江晓萱,他顿时认了出来,很高兴的同她寒喧起来。

老规矩,他们说事,周恒充当翻译。

听说这些都是对皮影戏感兴趣的,都是慕名来学习、来观摩的,刘老师那个高兴劲儿啊,就别提了。

身为老师,都有着教学育人的爱好跟乐趣,有人上门拜师,那是他所高兴的事情;

尤其他们还是冲着皮影戏来的,那就更让他高兴了。

这个快要断掉传承的老艺术,已经很久乏人问津了,猛然间来这么多年轻人,还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前来,他真有些激动。

老何经常和他讨论一些皮影戏的事情,谱曲啊,动作戏啊,有时候也会谈到一些现代改良,所以他这里,也有一些皮影的物件。

话说回来,关于皮影戏的改良,他和老何各持不同的意见。

他认为,皮影戏到了如今这个年代,是可以稍微改良一下的,以迎合现代化的审美跟口味,要不然,迟早得被人遗忘;

但老何却认为,皮影戏是传统经典曲艺,是老艺术,应该秉承老传统,保存着原汁原味,才是最地道、最正宗的地方皮影戏,最好是连方言唱腔也保存着,要不然,即使勉强被传承下来,也已经不是原来的了。

两个人经常争论,但争不出个结果来。

争不出结果也不要紧,也不妨碍他们经常自娱自乐一下。

这些学生们听着老刘的解说,然后拿着一件件皮影物件,仔细欣赏着,发出了阵阵惊叹声。

他们都是影视学院的学生,学的就是关于美、关于艺术方面的,所以对这些物件,都有着自己的审美与思考。

院子里自是热闹着,院子外面也开始热闹起来,不少人挤在院门口,开始围观。

刘老师是全村德高望重的老师,已经七十岁高龄,家里从来没有什么外地的亲戚,这一时间突然来了十几个年轻人来拜访,完全激起了村里人的好奇之心。

看他们对刘老师的那些皮影感兴趣,叽叽喳喳的问着问题,又听到他们都在说普通话的样子,都感觉很奇怪。

村里可极少过来说普通话的人。

即使是些过来收购庄稼的、过来卖东西的,也都是说方圆几十里的方言,不会有更远的人来。

刘老师热心的、不厌其烦的跟学生们讲解,尽他所知的全盘回答。

他还有点遗憾,老何今天怎么不在呢?要不然,就能回答更多东西。

毕竟老何才是传承人,能回答得更专业,而他只是个兼教过音乐、会点乐器的老师而已。

但学生们完全不在意,还请他现场拉一段二胡,来一段唱腔,他们想感受一下。

刘老师自然是高兴,跟年轻人这么聊一聊,他都仿佛年轻了许多。

那就来一段《丑婿回门》吧,反正他们又听不懂方言唱腔,唱什么都一样,那就来段轻快的,听起来比较不会沉闷。

可惜老何不在,如果他在,可以一人操控三四个皮影,来一段真正的皮影戏。

刘老师只会拉二胡,只会唱,可控制不了皮影。

人老了,即使学过很多次,但指头似乎已经老化,没那么灵活了。如果是年轻时学会的技巧,那肯定还是学得会的。

曲调悠扬,老人的唱腔沧桑而大气,没用麦克风也唱得满院子听得见。时而逗趣诙谐,表情逼真,就如同戏里的角色一般。

只要拉起二胡,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就融了进去,不再搭理外界事物。

他唱得投入,学生们都凝神听着,既感受着这种听不懂的方言唱腔魅力,也感受着老人的艺术热情。

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课堂呢。

一直到五点多钟,这些人才从惊叹中回过神来。

可惜刘老师家要准备晚饭了,他们不方便继续打扰。

虽然刘老师的老伴,也极力挽留他们一起用饭,但是看看老太蹒跚的身形,学生们也实在不好意思叨扰,婉拒了。

走出刘老师家的院门,学生们又陷入了商量。

这么晚了,晚饭吃什么?这肯定是回不了的了,晚上住哪里?

来时,他们真的没考虑那么多,认为到了来看一下,看了就坐车回去,起码可以到市镇,那就有吃和住的地方。

想是那么想的,哪知道一直下午才到地儿,才听了一节课,这就快晚上了。他们也没事先想到,把人家的士司机的电话要一个,回去的时候打一下。

现实问题摆在大家伙面前。该怎么办?

江晓萱拿眼睛看着周恒。

顾雪诗也拿眼睛看着周恒,走不走无所谓,她就想赶快去看看小猫。

于是,学生们也都拿眼睛看着周恒。

周恒一个头两个大。

这些孩子们,做事不靠谱啊!出个远门,什么都不计划好,现在看着自己,有什么用?

这些人里,他充其量只认识江晓萱,要管她一个人的吃住还是没问题的,毕竟她上次就住过了。

可猛然间这么多人,他家也安排不下啊!

他家今晚本来就要做那么多人的饭,再加这么多人,把老娘累坏也做不出来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