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现实就这个样(1 / 1)

加入书签

?

三七灰土加百分之二十的碎石,这是当初余庆阳报的方案。

本来就很保守,或者说句不好听的,一开始就存了省料的打算。

现在有了村里的要求,他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省料。

“你现在石灰能达到多少比例有数吗?”

“现在是按百分之六控制的!”余庆阳也没有隐秘,如实说道。

“百分之六?一下子少这么多?”监理刘工惊道。

“不一样,三七灰土说的是体积比,我这个百分之六是质量比!

换算成体积比,就是百分之十五的石灰!全部减少了一半用量!”

“你这样行吗?”监理刘工不是专门找余庆阳的麻烦,实在是责任所致。

“有什么不行?要是按照原来的设计,增加一半工程量,费用增加一半,你们局里肯出这笔钱?

就算一家一半,你们也要出小五十万!

这么多钱,你们吴局长愿意拿?”余庆阳反问道。

“……”

监理刘工不说话了。

怎么可能!他们县水利局又不是那种肥的流油的单位。

每年就指望市局拨付的那点水利专项资金。

拿出这四五十万,吴局长已经心疼的吃不下饭。

这要是再让他拿四五十万出来,吴局长敢和杜局长拍桌子。

这也是余庆阳敢理直气壮的承认自己用的石灰石子少了的底气。

你修村里的主干道,然后村书记找你,我门口这条小路,你帮忙修一下吧,也就100多米。

你怎么办?

为了维护地方关系,你只能照办。

书记家门前的路还没修好,村长,又来找你了,你看把我家门前的100多米也希一块修一修吧!

怎么办?

书记的给修了,你村长的不能不修。

然后妇女主任,也过来找你,把我家门前的路也一块修一修吧!

你敢不修?

那你是不知道妇女主任的泼辣劲儿!

妇女主任完了,村里的会计,村委委员,反正到最后,自我感觉在村里能说上话的,都会过来找你。

村里十条支路,你以为关系修了六七条,剩下的三四条,你要是不修,老百姓就要开始骂娘了。

没办法,只能一块修,把村里十条支路都修了。

可是就这么多钱,没人会给你再增加资金,怎么办?

最后就只能用修一公路的钱,来修两公里,甚至三公里!

这就是现实情况!

监理刘工被余庆阳怼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好半晌才说道:“我就担心这路修好用不了一年半载,就被压坏了!

那个时候老百姓可不管你用一修一公里路的钱给他们修了三公里!

他们只会骂你偷工减料,骂你黑心,连带着我们监理也被骂!”

“我知道,放心吧!我和他们村委说好了,回头他们村委出钱,买几车石硝,撒到上面!

我在用压路机给他压一遍。

用个三五年肯定没问题!”余庆阳笑着安慰了一句。

他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走在村里找他的时候,就和他们明确说过。

我可以给你们多修路,但是多修意味着质量等级下降,为了保证使用年限,你们必须自己出资在上面撒一层石屑。

石屑不值钱,去石料厂拉,也就是个运费的事,村里路全部撒上石屑,也不过是几千块钱的事儿。

花几千块钱,让全村的路焕然一新,没有人会拒绝。

当然,你要是拒绝,不配合,也好办,我就按乡里和指挥部定好的工程量干,多一点我都不给你修。

以庆阳目前在地方上编织的关系网,完全有底气对村里说不!

杜局长亲临现场参加迁占测量工作。

余庆阳和监理刘工虽然没有参加丈量工作,可是他们也不敢跑到一边去喝茶。

只能站在一旁,看着挖掘机整平老路基,工人担水消解生石灰。

余庆阳和监理刘工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果然时间不长,杜局长带着摄像、摄影记者来到修路现场。

给村里修路,是一件很光彩的政绩工程。

杜局长自然要好好宣传宣传!

杜局长一来,监理刘工就赶忙迎上去。

余庆阳也只好跟着过去。

“嗯,进度不慢吗?看着工人用扁担挑水,真有几分五六十年代国家大兴水利时的壮观场面。”

“是啊!听我家老人讲,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工程机械!全都靠人工挖土,条件好点的能用地排车,独轮车,条件不好的地方只能用扁担挑,或者用背篓背!”监理刘工笑着接话道。

“杜局长,你们是水利局,是来修水库的,现在却给老百姓修起来路,您能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吗?”

“很简单,我们兴修水利,是为了造福一方。

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当地老百姓的道路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我们自然不能工程干完了,一走了之!

那样就不是造福老百姓了,而是祸害老百姓。

我们共产党员怎么能做这种让老百姓骂娘事情!

所以,湖西县水利局和施工单位共同出资,为老百姓修建了这条道路。”

“你好,请问你是施工单位的吗?”记者又把话筒对准了余庆阳。

“是的!”

“你能介绍一下这条路的情况吗?什么时候能够完工?”

“情况,刚才杜局长已经说的清楚了,这条路是在杜局长的关怀下修建的!

这个村子的道路再有一个星期就能完工!”

余庆阳回答完问题,摄像师又拍摄了一些现场施工的场景,就收工。

其实,上面的记者采访是从电视里看到的场面。

实际上,不管杜局长还是余庆阳,都说了好几遍。

外景主持人纠正了两个人好几遍,包括语速,吐字是否清晰,还有就是说话的时间长短。

一连录了四五次,摄像师才喊ok。

这让余庆阳有种拍电影,导演喊咔的错觉。

这种采访,余庆阳上一世经历过很多次连省台都上过,自然不怵。

也理解他们,今天拍摄的镜头最后是要上牡丹市新闻的,自然要追求一个最佳的拍摄效果。

更何况,人家杜局长都面带微笑的一遍遍配合,他还能说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