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9(1 / 1)

加入书签

通。

樊奕泽的脚步刚刚踏上了红地毯,两边围在栏杆边上的伊朗民众,便全都伸出自己的双手,仿佛是迎接什么天皇巨星般,欢呼着想要与樊奕泽握手。

面对兴致冲冲的伊朗人,樊奕泽没有拒绝伊朗人的友谊,走上红地毯之后,也如同要召开演唱会的巨星,与那些歌迷一个个聊天,这个过程之中,甚至还被好几个伊朗的女孩子拉近一起拍照。

看着四周激动的人群,樊奕泽颇有些担心要是发生骚乱,踩踏、挤压的话怎么办?

毕竟现场看不到多少个在维持秩序的伊朗警察。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在贵宾通道的尽头,樊奕泽看到了伊朗新总统鲁哈尼。

鲁哈尼是伊朗温和保守派的人,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内,伊朗都是由强硬派执掌政府,这是相隔多年之后,温和保守派赢得了总统大选。

当然这种大选结果,也是伊朗上下的一种意愿和态度。

当今伊朗的核问题,处于胶着的状态,联合国已经开始第四轮对伊朗进行制裁,而西方国家的各种单方面制裁,也进一步让伊朗面临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

因此伊朗也需要开始修复与全球的关系,修复与美国的关系,让联合国放宽对伊朗的制裁,只有这样,伊朗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起来。

尽管这条道路充满了困难,作为伊朗核谈判代表,鲁哈尼也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伊朗在全球的外交环境。

这一点是和上任总统内贾德有根本性的区别,内贾德代表的是强硬立场,要求西方和联合国解除制裁;而鲁哈尼则是一个无视主义者,好斗无益于伊朗人民的利益。

这本身也体现了伊朗人民的诉求,被制裁的这十几年来,伊朗被孤立,得不到外部的资源和技术合作,也难以让国内的经济发展增速,社会民众也自然难以接受。

贵宾通道的尽头,鲁哈尼看到了樊奕泽之后,也亲切的迎接了过来。

“樊先生,果然十分的年轻。”

两人轻轻握手分开,樊奕泽也说道:“总统先生,您太客气了。”

简单的招呼寒暄,鲁哈尼也不能放着现场两三百万的民众,与樊奕泽打了一个招呼自己,便告退,走到准备好的讲台上,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这个月的这一天,是伊朗的光明之日……我们是胜利者……***会战胜一切……”

被迎接到主席台上的樊奕泽,听着鲁哈尼的话,看着下面百万伊朗民众响彻大地的回应,每到鲁哈尼演讲的高.潮段落的时候,天空之中,便有伊朗革命卫队的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飞过,无人机在聚会现场,撒下了大量的鲜花。

持续了几分钟的演讲落下帷幕,鲁哈尼走下了主席台,深入到民众之中。

而这个时候樊奕泽也看到,聚会现场大量的伊朗人正在陆续的离场。

对此樊奕泽有些不解的对身边的女外交官问道:“上百万人来聚会,但总统演讲刚刚结束,就有这么多人离开,是否说明他们对鲁哈尼执政的不满?”

女外交官顿时一脸的尴尬,说道:“演讲结束了,大家也都可以走了,毕竟总统先生不可能与现场的每一个人接触到。”

对于这样的回答,樊奕泽报以微微一笑,对于这样的聚会,他已经了解过了。

这种聚会并不是对宗教的狂热,而是更多为了好玩来聚集了这么多人,是一种典型的娱乐色在里面。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群居,需要仪式来释放自我情绪,寻求认同与归属,所以伊朗的自杀率和抑郁症远远少于那些发展直属全球最高的北欧国家。

今天这样的聚会能够产生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在樊奕泽看来,目的和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聚会的那个时刻。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伊朗国内每年都有数次超过百万人的聚会,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生踩踏或者其他伤亡的事件。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很多问题,如果可以进行比较的话,对比那些欧美国家的足球赛,罢工,大型聚会就动辄骚乱踩踏斗殴,可要好太多了。

第594章伊朗民情

伊朗这场纪念霍梅尼发动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的周年庆典,从喧闹之中开始,悄然之中结束。

整个过程,根本分不清楚什么时候是聚会的高.潮,全程都很热烈,结尾却又出奇的平淡。

中午,在享受了一顿伊朗原滋原味的美食之后,广场上,已经看不到聚会的伊朗人,整个德黑兰都仿佛一下子放空了,变得十分的宁静和祥和。

餐厅之中,樊奕泽意外碰到了一个老乡,一个来自老家的国际新闻记者。

只是樊奕泽拒绝了这位老乡的采访要求,还看了一下这位老乡刚刚完成了一篇有关伊朗的新闻报道草稿。

草稿的内容很有趣,用了很多十分现实的词藻来形容伊朗社会,对于今天的聚会,也花了不少笔墨描写。

出发点也十分的新鲜,标题也十分的有意思:

《鲁哈尼比***安全》

文章的草稿上写了很多伊朗内部的安全情况,都是这位老乡记者的亲自见闻。

在今天的这场聚会之中,他写到:“在伊朗革命日,总共有四道安检关卡,在当地外交官的陪同下,我没有接受安检就过了前面的两道关卡,后面两道安检关卡则是在人群拥堵之中蒙混过关,并且最终站在了距离鲁哈尼不到三十米的地方。

庆典持续了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的时间之中,鲁哈尼站在现场上百万的民众面前,讲台上以及鲁哈尼的身边,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没有用防弹玻璃与民众隔开,不像***在白宫就职演说之中,在大场合的演说之中,都是站在防弹玻璃的后面进行的……”

看了一下全篇的报导,樊奕泽对于这个记者老乡印象不错,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年轻人。

“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报导。”樊奕泽放下了人家的新闻草稿,问道。

“我想要让国内看到真正的伊朗,不是西方媒体渲染下的伊朗,以后我也会让国内看到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真实世界。”年轻的记者激动的说道:

“如果不是这一次亲自来到伊朗,我也不敢相信,伊朗这个国家真正的模样,居然和我想象之中差距如此巨大。

一年前,我在五角大楼边上散布,随便拍了一些地铁站两边的宣传画,结果在十分钟之内,受到实枪实弹的美军士兵三次盘问,并且每一次都要求打开相机,检查照片。

对比过去一年在美国的见闻,我感慨颇多,你知道吗?哪怕是在纽约,我晚上出门的时候,我朋友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带枪了没有,没有的话,要带上枪。

那时候我才了解到,美国的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