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舰载机(一)(1 / 1)

加入书签

陈新元告诉德国人,这种武器,其实应该是两种新式武器的结合,也就是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结合!

造航空母舰,在那个年代其实航母的技术十分简单,说难听点,就是一艘商船铺上木板就好了,其实一直到二战,护航航空母舰都是拿廉价的商船改的,改装很简单,上面铺上一层木板。

而兰芳帝国准备和德意志帝国合作生产的航空母舰当然不可能是护航航空母舰,是正规的舰队航空母舰。其实在喷气式战斗机、斜角甲板这一系列技术还未出现之前的航空母舰,都比后来能够起降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空母舰简单得多。舰队航空母舰只是功率比较大,吨位比较大,以兰芳已经有了飞艇母舰的技术,略微改装,就能造出真正的航空母舰。

此时,因为德国人成功造出了飞机的缘故,郑和号“高速运输舰”早已离开了大西洋,返回到了兰芳位于南曾母大岛上的一座秘密船厂,正在进行改装任务。

对新式武器的实验,是进行分批实验的,首先进行的是陆上的起降实验,陆上起降实验是在德国本土进行,等陆上实验结束了,一批德国飞行员将会赶往兰芳,在兰芳进行海上起降实验。

这几天,莱茵公司发动机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们连日加班加点,一些科技人员甚至一天工作十七小时!饿了就坐在实验室里面啃一块面包,困了就在实验室里面的沙发上躺着睡觉。他们拼命的加班加点,就为了制造出一台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德国科学家提出的,转缸式结构发动机,被陈新元一口就给否决了,因为陈新元认为,旋转气缸式发动机虽然能以最小的体积输出更大的功率,可是旋转气缸结构复杂,容易损坏,与其制造旋转气缸发动机,不如制造气缸不动的星型发动机。

星型发动机,气缸不动,连杆曲轴以一定的形状排列,活塞在进退的时候,推动曲轴,带动转子高速转动,这样就给螺旋桨提供了功率。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第一台星型发动机制造出来了,但是功率和性能不能让人满意,因为这台星型发动机的体积大,功率却小,重量和目前福克式战斗机使用的v式活塞式发动机的重量差不多,功率反而更小了,只有100马力,明显是不能令人满意。

陈新元已经回国去了,接到了从德国发来的电报,他把自己脑中前世的记忆努力的回忆一下,突然想起来了,星型发动机的汽缸盖是关键,英国布里斯托尔公司,于1920年生产的木星发动机,就采取了四阀门汽缸盖,使得气缸可以更好的呼吸,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功率和更好的可靠性,因此这种发动机的专利,在多个国家获得了生产许可性。

陈新元决定,抄袭罗伊·费登的设计方法,于是他让人回

电给莱茵公司:“可以制造四阀门汽缸盖,来解决气缸呼吸的问题。”

听了陈新元的提议,德国人立即对汽缸盖进行了改进,在一个月后,又一台星型发动机被造出。

柏林机场,这台新式发动机被固定在一个坚固的铁架子上,一根燃油管连接发动机,几名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围绕着发动机,发动机的后面还有风速仪之类的仪器,发动机本身连接了功率表。

“准备,开机!”一名工作人员大喊一声。

站在发动机前面的工人猛然一扳螺旋桨,迅速跑开。

发动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螺旋桨高度转动起来,发动机喷出了白色的烟雾,站在螺旋桨后面的人们被强大的风力吹得衣服敞开,发型凌乱,脸上的肌肉都被吹得往后移动了。

“好强大的风力!”一名技术人员感叹道。

一名在观看转速表的技术人员惊叫起来:“速度达到了每分钟两千转!”

“功率达到三百五十,还在继续提高,天啊,到了三百八了!”查看功率表的一名技术人员大叫起来。

发动机功率达到了惊人的380马力,虽然和后来二战中那些上千马力的发动机比起来,功率还是非常低,可是在这个时代,380马力的发动机已经是非常惊人了,比原来的福克式战斗机的发动机功率,可是翻了一倍!

当然了,发动机功率提高之后,飞机的外形就要重新设计了,飞机的重量可以提高到接近一吨,而飞机的最大速度,估计可以突破300了,所以说,原来的福克式的外形已经是落后了,需要重新设计一种气动外形的飞机,才能满足要求。

根据陈新元的要求,莱茵公司至少需要设计三种机型,第一种是舰载战斗机,采取单座结构,除了可以携带12.7毫米机枪或20毫米机关炮之外,还能携带一枚炸弹;第二种是轰炸机,要求能够携带一枚500公斤或两枚250公斤级别的大炸弹,那么大的炸弹,当然就不可能用飞行员来手投炸弹了,必须设计专用的挂架,以及投弹装置;第三种是鱼雷机,能够携带一枚鱼雷,也和轰炸机一样,需要又挂架,由座舱内的飞行员来控制鱼雷投掷。

轰炸机是双座结构的,前座为驾驶员兼投弹手,后座为机枪射手兼通讯兵;鱼雷机是三座的,前座为驾驶员,中间是投弹手,后座是机枪射手兼通讯兵。

一年后,第一架福克-4型舰载战斗机验证机被制造出来,开始了陆上起降实验。

在普法战争中立下大功的戈尔茨,又回到了莱茵公司,他回来的时候,带回了十多名飞行员,他们都将成为这种新式飞机的试飞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飞之后,戈尔茨和他的伙伴们将会远渡重洋,来到兰芳进行舰上起降的训练。

“把飞机拉

上起飞跑道上。”李林塔尔看着停放在停机坪上的福克-4舰载飞机,向工人下了命令。

工人开着车,把这架飞机拉了出来,拉到一条长度只有100米的跑道上,放在跑道。

“弗拉克,首次试飞任务,就交给你了。你记得,飞机启动之后,必须在这一百米之内飞上天空,若是超过了,你的首次试飞就宣布失败,立即降落。”李林塔尔说道。

弗拉克登上了福克-4舰载战斗机,当他听到起飞命令的时候,他拧开了开关,前面的一名工人扳动螺旋桨,飞机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还有两名工人搬开了起落架轮子前面的木块,迅速跑开。

用来挡住轮子的木块一搬开,发动机功率已经加到了最大的飞机猛然一下就冲了出去。

弗拉克感觉飞机的加速非常快,他心中感慨,发动机功率大了,飞机加速性能确实好多了。飞机冲出了大约60米的时候,弗拉克就拼命的拉起操纵杆,他感觉飞机重量变轻,在即将冲出100米线的时候,飞机的机头抬起,前起落架的轮子已经离开地面。

“成功了!”一群努力了一年半的技术人员欢呼雀跃。

李林塔尔脸上却没有任何喜色:“起飞容易,一会儿降落的时候才困难,飞机降落的时候,不能超过一百二十米的线,否则飞机就算是坠入大海了,试飞失败。”

弗拉克驾驶着福克-4舰载战斗机,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地面发出了“降落”的命令。

看到“降落”的命令,弗拉克转动机头,对准了地面那块长120米,宽30米的白框,他把飞机襟翼和减速板全部放了下来,飞机的速度从300公里的时速迅速下降,当速度降到100公里时速的时候,飞机起落架已经接触到白框里面。

飞机落地了,弗拉克猛踩刹车,刹车片压了下去,起落架的轮子铁框同刹车片剧烈摩擦,火星四溅,只听到刺耳的刹车声,飞机在短小的跑道上很快的减速,但是没有成功,飞机还是冲出了120米白框的尽头,冲到了250米外,飞机才停了下来。

“实验失败!”李林塔尔宣布了实验结果。

随后,技术人员又对舰载机的刹车装置进行了改进,甚至有人想出了在飞机尾部安装减速伞的方式,可是接下来进行的二十六次实验,没有一次成功,无一例外,都是飞机冲出了白框,距离最近的一次,也冲出了150米,超过了120米白框30米。

“起飞都取得成功,为何降落,却没有一次成功,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远在兰芳的陈新元又接到了电报。

接到了电报之后,陈新元心里暗暗想着:二战航空母舰到底有没有阻拦索呢?弹射器他知道的,像埃塞克斯级、赤城号、凤翔号等二战正规舰队航空母

舰是没有弹射器的,而小型的护航航空母舰装有液压弹射器或是燃气弹射器,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阻拦索。

其实这一点是陈新元在前世的时候,看书看资料的时候不仔细了,不要说二战航空母舰,一战前的航空母舰,都已经装了阻拦索了,舰载机带有尾钩。

起飞可以不用弹射器,但是降落,必须又阻拦索。后世的中俄航空母舰,都是采取滑跃起飞的方式,就没有弹射器,可是降落,必须有阻拦索,没有阻拦索保证冲到海里去。

最后,陈新元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让人回电:“告诉他们,在地面安装有一定弹性的阻拦索,在飞机尾部安装尾钩,飞机降落的时候,尾钩勾住阻拦索,用这个办法实验看看。”

李林塔尔接到了电报,略微想了一下就明白了,要安装尾钩,首先就要对飞机进行改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