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陆家(1 / 1)

加入书签

秦瑟把信函收起来,大概猜到杨大娘子对柳非元那种既怕又恨,最后看着几个孩子,又是唏嘘的心情。

她将信函递给杨大娘子,“即便大娘子心里有事,可总得顾着自己的身体。”

“谁说不是呢?”杨老夫人叹息道:“我早就说过,叫她多多注意自己的身子,还有几个孩子须得照顾呢。”

杨大娘子接过信件,“我也这样想,可每天睡在床上,梦里都是柳非元他要杀我的模样,还有钱梓彤……那么一想,我便无法再睡着。”

总是一宿一宿的熬着,别说本就有病在身的人,便是正常人也熬不住。

秦瑟闻言,道:“这也好解决,叫人准备一些安魂香,或是我给夫人一张安眠符,就着香烛燃烧,可以助夫人一夜无梦到天明。”

杨大娘子一听,拉住秦瑟的手,立即道:“竟有这样的好东西?那我就觍颜求郡主赏赐我一张符,那劳什子的安魂香,我也用过,半分用也无,香味儿更是让我难以入睡。”

“是啊,我也叫人准备过安魂香,对她一点用都没有,我之前还愁着没办法呢,不曾想郡主这有法子?”杨老夫人眼巴巴地望着秦瑟。

秦瑟见状,抽出一张符,拿着随身携带的朱砂,画成一张安眠符,递给杨大娘子,“将这张符裹在香烛上,点燃香烛之后,随香烛燃烧即可。”

杨大娘子接过来,递给自己的婆子收好,“那我就谢过郡主了,幸而郡主今日来的及时,要不然只怕我今夜还不得安眠。”

秦瑟微笑道:“举手之劳罢了。”她顿了一下,“对了,你们之前叫梅姐姐来找我,说是有要事找我,是不是还有其他事儿啊?”

杨大娘子虽病,却还没有病到一定要她来的地步。

秦瑟便觉得,这肯定是有其他事。

杨大娘子闻言和杨老夫人对视一眼。

杨老夫人拉着身旁夫人的手,朝秦瑟和曹玉梅介绍道:“忘了跟郡主和曹姑娘说一声,这是我家媳妇,陆氏。”

杨大夫人走出来,朝秦瑟和曹玉梅略略欠了欠身,保持着端庄的笑,“见过郡主,曹姑娘。”

“夫人多礼了。”秦瑟和曹玉梅齐齐回了一礼。

杨老夫人随后道:“这次请郡主来,其实并非为了紫鸢,而是为了我这媳妇。”

秦瑟闻言看着杨大夫人,“我看夫人面相极好,五官饱满,并无什么不妥啊。”

杨大夫人微笑道:“其实,这并非是我的事,乃是我娘家的事。”

“哦?这样啊,那就请夫人详细说一说,我听一听,能否帮得上忙。”看在杨家的份上,秦瑟很是客气道。

杨大夫人朝杨老夫人看了看。

杨老夫人道:“郡主问你,你便说,之前你央求着想求郡主帮忙,如今不肯说算怎么回事?”

“并非儿媳不肯说。”

杨大夫人讪讪一笑,旋即与秦瑟和曹玉梅等人,详细说起来。

“此次,是为我娘家舅舅来求郡主的。”

杨大夫人说,她娘家舅舅叫做陆坚,放任在外做官,官职不高,但陆家算是世代簪缨,清流文官世家,与杨阁老一家,算是门当户对,都是文人。

陆坚放任在外做官已经有十年,今年年底便也调任回京,前几日刚到京城。

等到了京城,杨大夫人自然要回娘家去看看舅舅,算是接风洗尘。

就在前两天,她回娘家之后,见到了舅舅家的儿子,也就是她的表弟,才晓得娘家出事。

表弟陆珥宣,一直随舅舅一家在外放任,但回京路上这半月来,不知道犯了什么忌讳,一直上吐下泻,每天半夜,还学着女子咿咿呀呀的唱戏,怎么拦都拦不住。

沿路入城,请过不少大夫,可都无用。

表弟夜晚折腾一宿后,白天起来,做过什么,自己却全然不记得。

舅舅一家更觉得这件事不对劲。

等到了京城,杨大夫人回娘家,舅舅就提起这件事,他知道京中能人多,杨大夫人在京中多年,他想问问杨大娘子有没有认识的,比较靠谱的大师或是高僧,给表弟看看。

杨大夫人立即便想起秦瑟。

因为杨大娘子的缘故,杨大夫人对秦瑟那可是早有闻名,也听杨大娘子说过,秦瑟是如何帮她查明柳非元要害她,又帮助她死里逃生的事。

杨大夫人觉着,秦瑟便是可以相信的人。

而且,两家熟识,这种私密事,便是秦瑟知道了,也不会告诉旁人。

若是找了不信任的人来,传将出去,那是要坏文人名声的。

所以,杨大夫人认定要找秦瑟。

那晚回来之后,杨大夫人便来找了杨大娘子与杨老夫人,说起这件事。

杨老夫人当场并未表态,杨大娘子倒是一口答应下来,她觉得秦瑟一向热心,知道这件事的话,肯定会帮忙,便想去找秦瑟。

偏偏秦瑟借故养伤,不见人,只见曹玉梅。

他们就求到曹玉梅面前。

而杨老夫人之所以没有表态,是她觉得,如今秦瑟身份不一般,秦瑟已经是陛下亲封的郡主,哪能随便去麻烦?

再说,外头还传秦瑟受伤在静养,总这样去麻烦人家怎么好?

可是杨大娘子答应的快,杨大夫人又在跟前,她不好阻拦,只得没说话。

是以,方才看到杨大夫人将人招来之后,却又支支吾吾,才没好气。

杨大夫人一口气说完,便眼巴巴地望着秦瑟,“郡主,我表弟是不是真的撞邪了?若不然,怎么看大夫总是看不好呢?”

秦瑟思忖片刻,道:“听着是有点不对劲,那个陆公子在之前一点事都没有,而是在回京的路上,才出现这种问题的吗?确定吗?”

杨大夫人道:“我舅父说,确实是在回京路上才变成那样的,在放任之地的时候,表弟一直很正常,而且颇有才名,为人聪明,便是我家夫君都夸奖过他,是两家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

到底是自己的儿媳妇,杨老夫人也帮衬地说了一句,“是,那孩子我见过,乖巧懂事,聪明,又勤奋,才学很好,平常在家里,除了读书就是读书,我就想着,可能是在回京的路上,冲撞过什么东西,毕竟他爹那放任之地并不好,路边常有饿死骨,真冲撞了什么东西,也正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