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06(1 / 1)

加入书签

悚的音效。

天子是听过阿娇唱歌的,经常听。姐姐的这个女儿,有事没事就跑宣室殿去耗个半天。小家伙活泼好动,一个高兴就哇啦哇啦来一段,一点都不顾及那是多么严肃重要的场合。

瞄瞄小侄女,皇帝笑弯了眼。

天子承认,阿娇的嗓子并不完美声线偏细,不够有力,后劲不足。但孩子胜在感情充沛,活力十足所以在皇帝看来,阿娇的歌声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也清脆甜美,颇为悦耳动听。

至于说到缺点,也不是没有馆陶长公主的宝贝啊,喜欢搞自由发挥娇娇翁主才不管谱子如何,乐律如何,歌词作者想抒发哪种胸怀,从来是想快就快想慢就慢,走高就低的全凭自个儿高兴这个问题,在独唱时还不明显,合唱嘛

“犹求友声,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内史公主边唱,边怒视前方。她的侧前面,正是馆陶姑的女儿陈阿娇

又错音了,又错音了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阿娇还一直误导平度。愤怒的火苗在内史公主那对漂亮的眼睛里,直跳

之所以说误导平度,而不提误导窦表姐,是由于窦贵女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实在让所有见过她容貌的人扼腕

玉帝似乎在搞恶作剧。给了窦绾贵女千里挑一的美色,却忘记再给她哪怕平常人千分之一的乐感。对窦表姐的歌喉无论误不误导,结果都一样惨听众惨

至于平度公主,就更好玩了。

贾夫人的女儿,五音全,乐感好,按理说没问题。但这位小公主啊,实在是毫无主见,耳根子软到极点

平度公主压根儿不适合唱合唱。表演过程中,她是一会儿跟跟这个一会儿跟跟那个,谁唱得高唱得响,就跟了谁走。平度固然是没坏心,但实际产生的后果很糟糕很严重。

而内史公主,无疑是在场四位表姐妹中最擅音的。栗夫人当年的就是凭一手好琴一曲清歌,从太子宫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幸生子升位。内史非但遗传到了生母的音乐天赋,还通过后天自身的努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或许正是因为对音律的热爱和对自己音乐才能的自傲,内史公主尤其不能容忍陈表妹的捣乱。

阿娇,在和内史争夺主导权

内史公主想将妹妹表姐往正规正途上引。阿娇则背道而驰,完全不服从内史表姐的领导,反而带着平度窦绾随心所欲乱唱。

内史公主的怒火,是噌噌往上窜。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弗顾”

又错了,又错了。词义上婉转的邀请,听上去更想战场上的挑战请敌方过来单挑,不死不休的那种。

匈奴副使首先受不了。很不文雅地挖挖耳朵,副使对正使说了一通本族语。看样子,是抱怨。

正使毕竟是正的,比下属有忍耐力得多,一拳头敲在副使的肩膀上,又低低安抚两句,看样子是让他先别急。

1904 联合演出 下

匈奴正式使节是个典型的草原人。皱巴巴的黑红扁脸,配一双似乎永远也睁不开的眯缝眼;厚厚的嘴唇,总挂着憨厚的笑容。

正使憨厚地笑着,向旁边作陪的汉庭官员问道“董君,长安贵人皆好此等乐律耶”

“不错,”董姓典客边回答边点头。说话语气之诚挚,让人挑不出半点儿毛病。

匈奴副使惊异,发出老大的一声“咦”

典客只当没听见。接着,董大人以无比陶醉的表情、文雅深奥非学究不能尽懂的辞藻,向两个文盲抒发了好一通对歌声的赞美“如韩娥之绕梁,妙哉,妙哉高妙咿呀呜呼实乃仙乐尔”

匈奴人被董典客长篇大论的赞美,噎得一愣一愣的。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用正常语汇难以描绘的歌声,在殿宇中飘荡。

内史公主眼睛滚圆,目光象锥子一样,恨不能从陈表妹背后剜下一块肉。

阿娇知道内史表姐在瞪她;不过,馆陶翁主不在乎阿娇今天兴致很好,左顾右盼,快乐得很。

哇,阿大在看我哦发现刘启皇帝望过来,小陈娇向天子舅舅欢快地挥挥衣袖,打个招呼。

天子微微颔首,向边上歪过去一点,指指身后侧条几上叠放的几个漆盒。盒子不大,朱红底色涂上黑色的云纹,精致而美观。

呀礼物,有礼物啦猜到舅父的意思,阿娇兴奋地几乎立时跳起来。

于是,自然而然,且理所当然的馆陶翁主又走调了

可怜的乐师们又急又怕,仅凭高超绝伦的技巧才堪堪掩饰过去,没有卡壳。

内史公主忍无可忍,脚底下往前斜跨出半步,手臂举起窦表姐一直在注意这两个麻烦表妹,见情势不妙,急忙挤进来,在当中设置障碍。

窦绾贵女充当内史和陈娇之间的防火墙合唱,得以继续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宁适不来,微我有咎有咎有咎。”

匈奴副使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扯掉头上的皮毛帽显出青虚虚的头皮,呲牙咧嘴就要发作。

就在此时,离天子很近的重臣席上,一位白发斑斑身材高大的大臣站起来,踩着极有风度的步伐走向客座。

老人略略拱手“使者北来,老夫未曾相迎,失礼呀失礼”

正使按住下属,自己则起身回礼“万石君,不敢,不敢。”这老头如今虽然赋闲在家,没有实权了,但他好歹是刘启皇帝的老师,怠慢不得。

万石君端着德高望重的含蓄笑容,徐徐道来“北使客居都中,新年将近,上以如此妙音佳色待汝于匈奴国亲和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妙音佳色哪儿有两个使节瞅瞅上面那四个眉目模糊、眼珠子弹出来都辨不清是美是丑的所谓汉贵女,有志一同地望向万石君“此等声色,竟称万石君莫非欺漠北无人”

副使一旁阴丝丝帮腔“京中酒肆,长安歌坊,俺们皆厮混熟叻”要知道他们在长安城一呆几个月,可不是才到汉都什么都不懂的土包子。

“酒肆卑地。倡优之属,贱流也”万石君听了,高昂起头颅,明显对匈奴人的低级趣味不屑一顾“商贾伎乐,下里巴人所好,不登大雅之堂矣。”

匈奴使节齐齐一滞。酒肆行院,是下流场所;里面的讴者乐人,都是贱民这是事实,他们无从反驳。

不等匈奴人想出回答,老头子也不管这两个只识牛马不识字的游牧民能不能听懂,上来就是一长篇关于雅乐和乐经的精妙和要义。一堆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砸过去,正副使节彻底晕头转向,最后连万事君何时离开的,都不知道。

万石君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天子眼底。

袖中,刘启陛下的长指无声轻叩案面啧啧,没想到万石君会出席。还以为这老头会高风亮节到底呢

回想两天前万石君入宫请见,曲里拐弯向自己请求不要让石公主和亲的情景,天子直觉其中颇具玩味这不是石氏家族的风格,更不像是那位前太子太傅会做的事。到底是什么让万石君一反常态,做出如此决定

如果说单万石君一人尚不足以动摇匈奴使节原有观点的话,当一个接着一个的宗室贵族、外戚重臣带着相似的说辞出现在他们面前

张相如,窦婴,利苍,卫绾这些或功高,或爵显,或亲贵,或旧勋的人们,虽然身份不同性格迥异,但表达的却是同一种的意思一是祝愿大汉和匈奴两国之间友谊长存这是谁都不相信的废话二嘛,也是加重强调的,就是盛赞四位贵女的美丽非凡和音乐天赋。

匈奴人,开始食不甘味了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伐木于阪,酾酒有衍有衍有衍有衍。”

努力坚持着听了一会儿,匈奴副使无奈地甩甩脑袋,郁闷地问作陪汉官“董君,汉贵人与黎庶间,见解乃悬殊至此”

董大人很认真地点头“然”

似乎担心说服力不够,翩翩中年的董典客还加了一句感叹“如此仙音妙乐,只应天上所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幸甚呀,幸甚”

两个匈奴人,更郁闷了。

稍停一会,正使节忽然问道“本使有幸,曾踏足汉贵人之家。贵家之女乐,更近乎市井酒肆,怪哉董君”

心中暗骂北胡狡猾,董大人不慌不忙,悠悠然答道“不知使节见贵人家中贵女子否”

“无。”两个匈奴人一起摇头。他们去的府邸极少,最多只到人家外院。别说贵女贵妇的面貌身材了,就是贵女子的衣服角,他们都没能见到。

“如此”董官员顿一顿,笑得那叫含蓄优雅“使者,华夏待客之道,乃主从客好。”

也就是说知道你们野蛮没文化,反正好的给你们也欣赏不了反被糟蹋,主人干脆找些下等倡优女人,演奏些低俗小调,配合你们的品味咯

两个匈奴人听懂了。有些恼,但对方没明说,又不好直接发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有酒湑我,无酒酤我”随着歌声的高低起伏,内史公主的情绪逼近临界点

细心的窦表姐察觉不对,连忙横进来,挡在两个麻烦表妹之间充当防火墙。

御座上,内史公主的父皇则与这个女儿相反,正心情愉悦地一个个认人头这个,那个呵,好多都是久不露面的老熟人啊。

只要稍加分析,人们就能发现今日宴会所请客人的构成耐人寻味。

一是老。就算有三十出头的皇帝拖后腿,汉庭这边的平均年龄也在五十五岁以上。在这个活过三十五,男子就要自称老夫的年代,这宴会可算翁叟宴了。

还有,就是文多武少。武将不是没有,但都是老成持重如窦婴卫绾之类。如灌夫那样冷硬爆裂脾气的,则一个都不见。甚至连汉军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周亚夫,也没有出现。

各大家族的老狐狸,基本都来了。啧啧,都是皮厚心黑之人啊天子边看边叹,飞快地瞟一眼长子如果这次客人的名单,也是阿荣拟定的话大汉的未来,就无可忧虑了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副使气鼓鼓的。

正使不亏是上司,斜眼睛望着台上的女孩们,凉凉道“董君休妄言。诸和亲公主,皆宗室贵女,何殊不同”你总不能说宗室王主出身的前几位和亲公主不是贵女吧

能想到这一层,这家伙厉害心中暗赞一声,董大人款款作答,毫不含糊“京都乃京都,地方乃地方,自然不同”

正使一时哑然。

这他是知道的,即便同为贵族,仍有中央和地方之分。这点,各国都一样匈奴王庭和分支部落间,也会相互别苗头。

而京都贵族,从来自成一体,优越感超强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这句一直在反复,一直在反复。

重复的歌声似乎化成一把利斧,一下下砍打着两个匈奴使节的神经。

副使偷偷拽一拽上司的袍角,左手指指前面的汉贵女又直直北方,右手做刀状在脖子上一抹,一脸苦相。

正使倒抽口冷气,矮壮的身子微微晃动。原来红黑的脸膛,顿时变成黑灰。

次日太子宫中,匈奴和汉国的又一次和亲议定

对原来叫嚣要的帝女,匈奴使者这回是提都没提。当然,匈奴人要求了巨额的陪嫁,几乎是以前和亲公主嫁妆的两倍这点汉庭虽肉痛,但还在可承受范围以内。

当载着和亲公主的车队于朦胧的晨光中离开长安,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