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先生 第104节(1 / 1)

加入书签

卫苏心中有些奇怪,这两人的相处模式怎么感觉有些不对劲?还记得在颍阳学宫之时,两人还水火不容,什么时候这两人关系这么好了?

不过想来也不奇怪,出来学宫之后,两人一起合作,为卫苏做事情,或许就是因此,两人关系才好起来的吧?只不过,关系再怎么好,这样的姿势也有些暧昧了啊?如果将陶瑾换作其他女子,这景象也半点不违和。

卫苏轻轻咳嗽了一声,两人同时抬起头来。见到卫苏,连忙站起身来,朝着他行了礼,同时道:“先生回来了。”

刚刚莫名其妙的旖旎场景散去,卫苏心中暗笑,果然是自己多心了吗?

卫苏不再去想,摆摆手让他们坐下,“这次你们辛苦了。”

谢灼笑着道:“不辛苦,不辛苦,这点事算什么?”

卫苏看他一眼,陶瑾也道:“幸得先生安排妥当,我们也只不过是按先生计划行事,真的算不上辛苦。”

卫苏笑了,夸奖道:“你办事我是很放心的。”

谢灼眼巴巴的望着,先生怎么就不夸夸自己呢。

卫苏也没看他,继续对陶瑾说道:“之后要做好准备,我还有要事安排你去做。”

陶瑾闻言喜不自胜的道:“先生放心,不管先生安排学生做什么,学生必会全力以赴。”

卫苏点点头,陶瑾虽然比不上谢灼灵活,可是能脚踏实地去认真做事,这就是很好的品性。

一旁的谢灼听他们的对话抓耳挠腮,不禁出言道:“先生,还有我呢!不知先生下一步如何安排?”

卫苏这才看向他,“你?你鲁莽的性子什么时候改了什么时候再说吧。”

“啊?”谢灼傻眼了,他哪有鲁莽从事啊?

卫苏笑道:“此次要不是你鲁莽,擅作主张,你怎么会陷进去差点脱不了身?之前没有空敲打敲打你。你说说,你这次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下一次呢?”

哦嚯!他还侥幸卫先生不知道这事呢,这下好了,卫先生原来早就知道了。不用多说,想也知道是阿瑾将他给出卖了。

陶瑾抿唇笑,朝着他挑挑眉,叫你胡闹,不长点记性。

“先生,这次的确是我计算失误,才会陷于被动。先生放心,我已经汲取教训了,以后再也不会犯下错误了。”谢灼信誓旦旦的说道。

卫苏不置可否,谢灼急了,求助的看向陶瑾,希望他能帮自己说说话。

陶瑾也不忍心看他这幅可怜样子,对卫苏说道:“先生,我之前说过他,他也知错了,念在他是第一次犯,就饶过他这一遭吧。”

谢灼心中如蜜,阿瑾就是心软。他借坡下驴,连连点头,“是啊,阿瑾说的没错,我知错了,这样的事绝不会有下次。”

卫苏其实也不是真的生气,只是想要敲打敲打谢灼。既然都这么说了,他也就缓和下来,“也罢,记住教训,千万不要让自己身陷险境。任务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身安全。任务可以重新补救,可人的命只有一条,你们俩可记住了?”

卫苏的话让两人感动不已,在这乱世中,人命如草芥,从来没有人会将性命看得如此重。只有卫先生不一样,宁愿交代的任务完不成,也要自身安全无虞。

两人齐声点头答应,“学生记下了。”

此事就此揭过,谢灼也松了一口气,这才急不可耐的问道:“先生,是否应该进行下一步了?这天下,先生也该好好布局了,只是不知道先生第一步棋会下在哪里?”

先生以天下为棋盘,是何等的宏伟格局。他只需要做个棋子,协助先生推动天下这盘棋局就算三生有幸了。

卫苏听他激动难耐,不由起了考校的心思。起身摊开桌上的地图,朝着两人招招手,笑着问道:“你们且先看看,认为我会从哪里布局呢?”

两人走上前去,仔细端详着桌案上的地图,上面大大小小十几块不规则的图形,竟是当今天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以前只是听说诸侯国的位置大概在哪里,大约有多大,如今却全部绘于纸上,一目了然。

谢灼思索了良久,最终长叹一声,摇摇头,“一开始我以为先生会从蜀地布局。可现在看来,还是学生浅薄了,实在看不透先生究竟是从何入局。”

谢灼这么聪明的人都看不透,陶瑾就更不可能知道了。所以他早就放弃了,只等着卫苏安排他去做就行了。

卫苏笑了,“其实你所言的蜀地的确也是我重要的棋子之一,只是蜀地的布局已经逐渐趋向于明朗。有孙章在蜀地任太守,他会遵照我的计划安排执行,这点我不用操心。你们之前安排的来蜀地的百姓孙章已经开始安顿下去了。有了这些人,蜀地基本就不用愁人手不足的问题。还有墨家的端木先生已经说服了墨家人,正式入驻蜀地。我已经准备将军备制器交给他们研究,再兴建大型的作坊专门生产制作兵器。这里不仅成为秦国的粮仓,还会成为秦国的大型军备库。只要一成军,就能保证大量的作战兵器。”

谢灼点头,只要有人,有粮食,有兵器,那么一国最重要的军备就齐全了。只要兵精粮足,随随便便拉出去一支军队就能让人闻风丧胆。

陶瑾听到端木先生也已经入蜀,心中一惊,一向讲究兼爱非攻游离于俗世之外的墨家人居然也入秦研究军备,这?墨家人这是入世入局了?

他诧异的看向卫苏,能说服墨家人,这……不得不说卫先生真的能人之所不能也。

第145章

当初卫苏与秦湛两人分别与端木嵩深入交谈了一番后, 端木嵩思索了许久,然后便带信让墨家长老入蜀商议后续事宜。

墨家如今已经今不如昔了,自从几代前有一支分离而去不知所踪后, 墨家的状况就一落千丈,再不复曾经的辉煌。哪怕端木嵩有心想好好发展壮大,将墨家重现昔日辉煌, 只是最终却力不从心。

这次卫苏秦湛给了他一次机会, 让墨家改变困局,条件着实让他心动。如果失去这次机会, 墨家真的就会默默泯然与众人矣。

也是因此, 端木嵩去信中说明了前因后果以及事情的利弊, 只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将墨家发扬光大。

这些人来到蜀地后, 孙章为尽地主之谊,带领他们四处转了转。蜀地的欣欣向荣对比起外面的兵荒马乱,简直就跟两个世界一般。

如果天下再没有战争,人人都像蜀地这般安居乐业该有多好啊。他们墨家人都是主张和平之人, 这番景象让他们感慨不已。

“我们大王是前所未有的明君, 底下更有众多贤臣辅佐。如今这天下,除了我们秦国,其他诸侯国再无担当之力。诸位,乱世中再无苟安人, 唯有尽早结束这乱世,方为正确的选择。”孙章作为说客, 自然是要将话题带过来的。

孙章所说的便是以战止战了。有人沉思, 有人反驳, “孙大人, 墨家不愿意沾染上战争,反对攻战。这是祖宗提出来,我们墨家后人必须要遵守的。如今秦王的用意一眼便知,与我们墨家人所思所想不符。”

孙章摇摇头,“墨家先圣提出来的自然是好的。只不过如今几百过去了,世事环境都与先圣在日大不相同。曾有言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注1难道不应该去其所害,就其于利吗?墨守成规,只怕墨家早晚败亡。”

有人不服气,“谁说的?墨家千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岂是你说败亡就败亡的?我们墨家人的事,大约还轮不到一个外人插手吧?”

孙章笑了笑,“我倒不是插手墨家之事,只不过就事论事罢了。今时不同往日,诸位想想你们的自身处境,又何用旁人多说?”

孙章说到了他们的痛处,那人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他察言观色,知道自己一番话已经深入人心,再接再厉接着道:“卫苏卫先生曾经说过,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分崩离析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受苦难的始终是天下百姓。如果天下有志之士能共同携手,改变天下格局,结束这乱世,让百姓不再受战乱烽火之苦,又何尝不是利民之举?”

众人沉思,他们从宗主的来信中也知道了端木嵩的意思。如今这么说来,他们要是不改变祖宗成法,只怕真就成了不肖子孙。

孙章点到即止,剩下的相信端木先生能自己搞定,他说再多也只是站在外人的角度罢了,真正的还得看自己的想法。

不过有了孙章的一番话打底,这些人好歹也听进去了一些。等到端木嵩让大家一起商议时,除了一小部分的人依旧坚持己见,认为祖宗规矩不可破之外,大部分的人还是愿意跟着端木嵩搏一把墨家的未来的。

两方人既然谁也无法说服谁,端木嵩只能采取极端的办法,愿意的跟他一起留在蜀地,不愿意的那就回去该做什么做什么。

尽管有人对于这样的安排不服气,可是他们人少,也无法代表大多数,只能气闷的甩袖而去。

就这样,端木嵩带了一部分人留下来。孙章按照卫苏的吩咐,特意给了他们建了一个专门实验的地方。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待遇也是独有的,比他们在颍阳学宫还要优渥得多。

毕竟在颍阳学宫之时,想要做什么东西都得自己准备材料工具。而这些都得花钱,墨家如今的家底早不如前,他们哪一个不是紧巴巴的,哪里可能拥有大量的材料反复研究制作?

现在有官府提供用品材料,是要多少有多少,他们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只负责研究,不管是军备也好,民用的家什也罢。只要有新意,报备立项就能获得批准,如果真正制作出来有一定的用处,还能得到一笔奖赏。这让墨家人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自己选择留下来果然是对的。

而端木嵩带着人研究卫苏提供的守城弩的图样,这种大型的守城攻城器械很有些难度,加上其中的机关机括甚是巧妙,更是让众人废寝忘食。

有端木嵩他们的技术在那里摆着,卫苏丝毫不担心做不出来,相信这只是迟早的事。

“先生所言的蜀地之策,我想我已经明白了。不过,先生恐怕不只是着眼于这一亩三分地吧?”谢灼眼睛依旧盯着地图上说道。

卫苏哈哈大笑,谢灼不愧为自己的得意弟子,恐怕只有他才能看得出自己的一点目的了。

“那你可有什么想法,大可说出来看看。”卫苏有意想考考他。

谢灼摇摇头,“我虽然猜不出来先生的目的,不过我想,先生既然想大量生产军备,那就少不了财力物力的支撑。财力先生可以不用担心,有陶家谢家这些年来的积累,其他的不说,富可敌国还是能称得上的。那么唯一的就只剩下材料物力了,这点不解决是无法顺利进行先生的计划的。”

陶瑾佩服的看着他,这人虽然很多时候都不靠谱。可是聪敏的头脑,以及这份心思缜密自己是远远不及的,很多地方还是值得自己去学习。

他的话让卫苏也很满意,情不自禁的为他鼓掌,“说得很好,你的想法已经很接近了。铸造大量的军备需要的铁矿铜矿,还需要更好的冶炼技术。原材料矿产地我已经找到了,只等西边的戎夷打退之后,再进行谋取。”

谢灼闻言大喜,“先生说的是哪里?”

卫苏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谢灼与陶瑾看过去,就见卫苏所指之处正是与蜀地紧邻着的越国。

陶瑾不明其意,谢灼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先生是看中了越国的绥城?那里的确是有一座大型铜矿,越国的兵器俱是由此而来,只是,越国会轻易放手么?”

越国也是一个边陲小国,因着绥城外的大型铜矿,他们虽然国小,但是仗着兵器精良,倒也能偏安一隅。

对他们而言最有威胁的就是秦国,然而,他们也不是傻的,利用和亲之策与秦国交好,两国倒也有守望相助的意思在里面。

只是,如果要觊觎越国的绥城,想来两国就会撕破脸皮。秦国颛太夫人还是越国人,这会不会有什么阻碍?

谢灼想了很多,卫苏却不以为意,放眼天下,自然是要顾全大局,而不是讲究这些虚无缥缈的结盟和亲之情。如果秦湛顾念这些,那么就真没必要立志于天下了。

“不管他们放不放手,绥城是必须拿下来的。”卫苏自信的说道:“而且要趁早,趁着各个诸侯国都盯着娄国之际,还没有完全将娄国利益消化完全之前。只有这个时候,我们动越国不会有诸侯国对此做出反应。就算出现了一些微弱的反应,之前让你在各国布局探子之事,此时也该派上用场了。如何散布舆论谣言,如何引导对秦国有利的一面,这些手段他们都应该驾轻就熟了的吧?”

谢灼连连点头,“这个先生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点事情,交给谢灼完全没问题的,不过卫苏还是嘱咐交代了他几句。等谢灼一一记在心上这才满意。

陶瑾听得眼热,跃跃欲试,开始期待起先生会交给他什么任务了。

等都交代完了,卫苏才笑着对陶瑾说道:“至于阿瑾这边,我希望你能去蜀地,帮我筹备兴建并且监管军备作坊。”

陶瑾一愣,这可是国之大事,交给他?真的能行吗?谢灼已经替陶瑾高兴起来,卫先生是真的信任他们俩,才会将如此重大的事情交给他们。

陶瑾此时也想到了这一点,反正有卫先生在呢,他只要遵循卫先生说得去做,谨慎行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即拱手一揖,“瑾必不负先生所期望,全力以赴。”

看出他的不自信,卫苏笑着道:“其实这并非什么难事,我打算建成一个流水线作坊,这样的作坊可以说生产力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流水线?”谢灼还从未听说过这个词,不过想了想,他恍然大悟道:“先生,这是否就像茶叶生产那般,分工合作?”

他们谢家的茶叶作坊就是这般,采茶,炒制,分装,都是由不同的人去做。这样一来,生产制作更快捷,制作工也艺不容易泄露。而且人们只精于一样便能更为专注,不易出错。当初卫先生略微给他提了一下,他就已经将它运用到了作坊上,这些年来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听到谢灼的提点,陶瑾也明白过来,卫苏点点头,“没错,大体上也差不多,只不过比起茶叶作坊,我需要的军备作坊更为庞大。会划分不同区域,比如刀剑,弓箭,枪戟之类不同品种区域划分不同。而且流水线作业那就是各自制作不同的配件,但是必须精益求精,各项数据都必须统一达标,你可明白?”

“统一达标?为什么?”其他的陶瑾都明白,要装备大军,庞大的制作作坊必不可少。只是统一达标这就有些难以理解了,“刀剑兵器有长有短,如何能做到统一规范?这个标准又是什么?”

卫苏负手走了几步,“这个标准就需要制定了,墨家会研制出最适合作战的兵器,这个标准一出,其他就会全部淘汰掉。”

谢灼与陶瑾明白过来,卫苏又笑道:“你们想来会疑惑我为何会统一标准?”

“正是。”陶瑾点点头,“其他的兵器都淘汰,会不会太浪费太可惜了啊?如果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差错,这真能做得到吗?”

“正好相反,这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损耗。”卫苏看这两人不明所以,解释道:“形成统一的规格,如果一件兵器某一个部位损坏,那么就可以直接用相同的配件换上,不至于损坏一点就完全无法使用只能置换全新的。你们想想,到底是换某一个配件还是整个换省事?”

这个道理不用说也知道了,一件兵器尚且如此,如果一场战争下来,能省下多少军费。谢灼两人互看一眼,越发对卫苏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起来。

卫苏接着说道:“除了军备作坊,我还打算于涪水江边建一个船舶作坊。”

刚刚不是在说兵器生产的事吗?怎么突然又谈及船舶了?卫苏的思路转得太快,两人反应不过来,纷纷趴在地图上找涪水。

卫苏好笑,给他们指出来,“这里,离得不算远,可以跟军备作坊一起兴建。便不用再劳烦别人,阿瑾可以一起将两件事抓起来。”

陶瑾自然是先应下来,谢灼哪怕聪慧敏锐,可此时也被卫苏的计划给弄糊涂了。这船舶造来干嘛?现在不应该以军备为重吗?看卫先生的意思,似乎将船舶看得与军备一样重,这不合乎情理啊。

卫苏似乎没有解释的意思,谢灼也不好多问。陶瑾是万分相信卫苏的,卫苏叫他做什么他当然只会照做不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