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124(1 / 1)

加入书签

啊。”

“不等于”,赵佑熙把茶水递到她手上,又拈起一块芙蓉糕看她吃下,才接着往下说:“普兰人若今天行刺成功,朝廷绝不会因此对普兰用兵,顶多写个‘问责书’做做样子。”

俞宛秋却不赞成:“要是那样,宗主国的天威何存?依我看,皇上多半想来个一箭双雕呢。若行刺成功,皇上除掉心腹大患,同时借向普兰出兵之机,彻底肃清安南王府在南方的势力。即使行刺不成功,也可以让安南与普兰成仇。”

赵佑熙不置可否,只是含笑问她:“第二大嫌疑犯呢?你认为可能是哪方势力?”

“靖王府?”见赵佑熙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反而满眼赏识,俞宛秋信心大增,继续自己的“高论”:“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挑起安南与普兰的矛盾,同时激安南与朝廷的冲突,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也有可能”,赵佑熙点点头,“那你的意思是,靖王府有问鼎天下之意?”

俞宛秋以手支颊,微微笑道:“曾经听过一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问鼎天下的藩王亦不是称职的藩王。”

“说得好!下次见到父王,把这句话学给他听,必定会龙心大悦。”

俞宛秋迟疑地看着他。这么开心,让她几乎忘了他是个带伤之人,忍不住问:“痛不痛?”

“痛,你帮我摸摸就好了。”

见俞宛秋美目横波,星光灯影里娇嗔地看着他,不禁情动,凑过去吻了好一会,才松开道:“别担心,这点小伤我还真没放在心上,练武之人,身上哪天不挂点彩。其实我当时完全可以避开的,可父王就在我身边,我闪开,刀就劈到他身边去了。”

“你父王不是也有武功底子吗?”

“那是以前,他后来操劳王府的事,又要应付许多女人,武功早荒废了。”

“不是说他的女人都是烟幕?”

“烟幕也要哄啊,不然怎么会心甘情愿地给他当烟幕。”

这时,一声熟悉的尖啸响起,俞宛秋心里着慌,正要站起来,人却被搂进熟悉的怀抱里,眼睛也被他捂住了。再松开时,塔里的两根蜡烛已被吹熄,塔外的天空却出现了美丽的焰火。

耳边传来温柔的话语:“生辰快乐!祝我心爱的妻子芳龄永驻,一生安泰。”

“你真是……”她的喉咙被什么哽住了,刚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身上还裹着带血的布,就为她的生日这般劳神。

焰火缤纷中,她和他紧紧相依,再没有说出一个字,任何感激的话语都成了多余。

【文字版】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兰姨多嘴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兰姨多嘴

红豆院因为主人罕至。平常只有五六个仆人,现在少夫人要在此处安胎待产,自然要增添人手。俞宛秋和赵佑熙一商量,觉得与其从外面请,不如干脆把留在苏城的几个丫头接来,反正俞宛秋的身份已经被秦决现,再瞒着掖着也没什么意义。

于是,在分开几个月后,四个丫头又回到了俞宛秋身边。

再过一段时间,红豆院里6续住进了几个大夫,都是赵佑熙派人从各地请来的名医,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不认识安南王父子。只知道此间的主人特别有钱,给了他们行医十年也赚不到的诊金,只要求他们守着一个孕妇直到生产,然后就送他们回去。

其实俞宛秋这一胎怀得很顺利,她以前看别的孕妇吐到昏天黑地,轮到自己,几乎没吐过。这下连兰姨都不得不相信,自家姑奶奶怀的真是个女儿。因为女儿孝顺,不折腾娘亲,怀女儿的人。妊娠反应少,气色特别好,除了会挺个肚子,人长得比以前还美。

兰姨朝带着知墨和茗香在院子里散心的姑奶奶望去,可不就是越长越水灵了?唉,要想见到小世子,看来还得等下一胎。所幸世子身边没别的女人,要不然,让别的女人抢先生下儿子,岂不糟糕。

知墨和茗香前天才到靖兰城,一路上,她们卯着劲儿打听,负责接载她们的侍卫嘴巴闭得比蚌壳还严,啥都不肯说,让她们心痒难耐,快被满脑子的好奇给杀死了。

世子跟姑娘的纠葛,她们从头看到尾,姑娘“失踪”之后,她们私底下打赌,姑娘到底被世子“吃”了没有。素琴和纹绣立场坚定,自始至终相信姑娘的清白;茗香以世子悍猛为由,认为姑娘多半已成了他的口中食;知墨综合双方观点,得出了自己的看法:姑娘被吃了一半,还剩半条鱼尾巴露在外面。赌金为一两纹银。

到了红豆院,现姑娘居然怀了四个多月身孕,几个人大吃一惊,因为她们分开也才四个多月……详情且不及述。被引到耳房放下行李,茗香就向另外三个要赌金,推搡戏谑一番后,三两银子到手。

茗香心里最存不住话,好容易逮着和姑娘一起,兰姨又不在身边的机会,赶紧问:“姑……奶奶,您离开甘棠镇后就嫁给世子了?”

“是啊,要不然,这肚子里的孩子怎么会有四个月。”

茗香脸儿一红,知墨笑道:“世子手脚可真快!”话一出口,自己也脸红了。

看着两张桃花面,俞宛秋忍俊不禁,歉疚感也同时涌来。她的四个丫头,除茗香比她略小,其余的都比她大,要论起来,都该嫁人了。可她自己最近一年的生活很不稳定,数度迁徙,从梁国的北方到了最南端,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和几个丫头分居两地。不只没功夫料理她们的婚姻大事,连考虑都甚少考虑过。

现在既然团聚了,少不得留点神,先从身边的人挑起:“你们都走了,苏城那边的宅子里还有谁?”

“小唐和小毕,另外还有老严夫妻。”

俞宛秋不动声色地问:“小唐和小毕是谁呀。”

茗香抢着说:“他们是姑奶奶走后才去的,戚大哥把周长龄他们几个带走了,另外派了小唐和小毕过去。”

俞宛秋宅子里的人,丫头也好,侍卫也好,都管戚长生叫大哥,戚长生的年纪也确实长他们几岁。俞宛秋不由得想到,王爷和世子身边还有很多跟戚长生同龄,甚至更年长一些的侍卫,好像都没有成婚,也没有成婚的打算。是不是生为死士,便没有成家的权利?又或者,要等到王府的大业成了之后,这些侍卫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如果他们能活到那一天的话?

知墨告诉她:“小唐叫唐胜先,小毕叫毕胜前。”

听这名字就知道,又是从无影营出来的同组成员,只是,“他们的年龄比戚长生要小很多吧?”

“是啊,他们是胜字组的,都只有十七八岁。”

“那也比你们大呀,怎么喊人家小什么。”

两个丫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家里没主子,丫头们虽然晚上总关在内院不出门,白天还是会到前院去的,跟前院的护卫慢慢混熟了。尤其后来的两个,跟她们年龄相仿,更少了些拘束。

听她们叽叽喳喳说起小唐和小毕的趣事,俞宛秋便想着:把丫头配给侍卫,也不是不可以,但现在真不是时候,还怕戚长生、周长龄他们心里有想法。他们年长许多,跟着她的时间更长,她却把自己的丫头许给小字辈的。

顾虑到这些,俞宛秋什么也没说,看着眼前略显陌生的南国景致,她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她从不后悔自己跟了赵佑熙,从此与动荡为伍,可有些事,终究难以周全,比如丫头们的亲事。

几个人在院子里聊聊天,看看花草,直到兰姨派素琴来叫:“姑奶奶,大夫来请脉了。”

三个大夫,每天至少请一次平安脉,每天都是那两句话:“不错,胎息平稳,母体康宁。”

兰姨每次都眼巴巴地守在旁边。指望他们多说几句,尤其是男是女的问题上,能多给点提示。她不知道,俞宛秋已经事先交代过了,只要确保母婴健康就行,生男生女都无所谓,不须探测,更不须言明——她不知道古代中医在这方面的造诣到了什么程度,她只想提前杜绝这种可能。

凭感觉,她认为自己怀的是女孩,可有些大夫好大喜功。或想从主人那里多讨些赏,会故意暗示你怀了男孩。主人信以为真,一心盼着男婴降生,到真的临盆,却生个女孩,难免会失望。她不要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遭到冷遇,所以不要大夫对此表任何言论。

到傍晚时,赵佑熙回来了,后面的侍卫提着一大堆野味往厨房而去,俞宛秋听茗香说了此事,抚着他的背劝道:“你都受伤了,怎么还上山打猎啊,要是拉裂了伤口怎么办。”

“我没去,让他们猎的”,赵佑熙笑着回头,往她的腹部看了看问:“今天诊脉都说了什么?”

“还不是那些现话,总之一切都好,你放心就是了。”

“嗯”,两人在屋里坐下,兰姨叫人去传饭,俞宛秋有些奇怪地问:“怎么今天回得这么早呢?”

自从生了普兰人行刺事件,王爷就留在这边没回去,各个军营都在招兵买马,紧锣密鼓地练兵,战事已经提上了日程。赵佑熙在几个军营之间来回,白天排阵,晚上赶路,睡眠时间一再压缩,经常只在她这里睡上一两个时辰就走。算起来,她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在白天见到自己的夫君了。

赵佑熙看着她,眼中有不安,声音里有歉意:“父王要我跟他去绵远,在那里住一个月……”

“我知道了,你去吧,那么远,本来就不该回来。”绵远就是有十几万士兵的最大军营,距此五百多里。她本来就知道,只要去了那里,估计有一段时间都不能回来。

“听说孩子越大,孕妇越难受,我却不在。”

“姑爷,您就放心吧,女人生孩子,男人在也帮不上忙。”兰姨一面指挥摆饭,一面笑着插话,这里只有她身份特殊,敢在男女主人交谈时开口。

俞宛秋还没接茬,她又说:“就算姑身体差了点儿,不是还有大夫嘛。”

赵佑熙刚拿起的筷子又放下了,紧盯着小妻子问:“你是不是瞒了我什么?”

俞宛秋急得给兰姨打眼色,她却恍若未见,继续“宽慰”姑爷:“就是爱犯晕,小毛病,不碍事的。”

赵佑熙饭都没心思吃了,立刻叫传大夫过来。

大夫每天诊脉,实在诊不出什么问题,这回也一样。仔细询问少夫人,俞宛秋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她每天吃得好睡得好,吐都不吐,可头晕症状的确越来越严重。有时候在院子里走着走着,突然眼前黑,有种意识将被抽离的感觉,必须赶紧找地方坐下,闭目静坐片时,才稍微好一点。

她以为没人察觉,没想到被兰姨现了,还故意当着赵佑熙的面说了出来。

趁赵佑熙和几个大夫去外厅商议,她把兰姨狠狠说了一顿,兰姨红着眼圈说:“我还不是为你好,你有苦自己捱着,不让姑爷知道,他还以为你生个孩子容易得很。”

“便不容易,他又有什么法子?他是能替我晕,还是能替我生?你这样平白地多害一个人担心,何苦呢?”俞宛秋把自己的手绢塞到兰姨手里,她知道兰姨是关心自己,可现在安南王府已到了紧要关头,她怎能在这个时候拖赵佑熙的后腿。

素琴几个赶紧过来劝,把兰姨拉去洗脸,俞宛秋坐在床头呆。自从怀孕后,她一直是欣喜的,虽然孩子并不在她的预想之内,但既然来了,她就当成上苍恩赐的礼物,可此刻,她却意识到,自己现在怀孕,是多么地不合时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