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耶律莫(1 / 1)

加入书签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当然是赵惟吉剽窃的众多纳兰词其中之一。《仕林曰报》创办之初为了吸引来搞柴钰便把这首词放在里第一期中一起发表了出来。

此时这首词与众多与赵惟吉相关的情报一同放在了耶律莫的书案上。

“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啊。”分析着手中情报的耶律莫对于这情报中所反映的赵惟吉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不得不说辽国在宋境内的细作的确很是了得,短短一个月便将赵惟吉相关的情报收集了个七七八八。但是当耶律莫期望从这些情报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赵惟吉的时候却犯难了。如果真通过这些情报来拼凑赵惟吉的话得出来的人只能用一个现代词语来解释,那便是:人格分裂。

辽国人当然不会想到有一个一千年后的家伙穿越到了宋朝附身在了这个安定郡公身上。虽然辽国人的情报中也写到了赵惟吉堕马昏迷醒来后患上了失魂症,忘记了前尘往事。但是这根本没法解释清他那些奇思妙想从何而来。

而且前后赵惟吉的行事风格实在是差太多了。虽然之前的赵惟吉有着三岁,作弱弓轻矢,植金钱为的,俾之戏射,十发八中。五岁,曰读书诵诗。六岁,太祖驾崩,昼夜哀号,孝章皇后慰谕再三,始进饘粥。这一系列还算不错的表现,但是在长大后不过也就单纯的是个宗室子弟,飞鹰走狗,声色犬马而已。

但是就在他堕马昏迷醒来患上失魂症后,整个人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是个人行动上收敛了,不在出门与汴梁城中的公子们嬉戏作乐,而是经常足不出户(当然耶律莫肯定不会想到这是赵惟吉刚到宋朝不适应,再加上他二十四时自宅警卫的属姓爆发的产生的结果)。

第二便是从他脑袋里产生出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新想法,炒茶、棉织品、曰报、连弩、琉璃、足球等(穿越众嘛,不开外挂都不好意思)。

第三是这人突然变得异常的聪明,而且遇事冷静果断。而且在军事上颇有奇谋。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刚到代州所参与的那次防御战。如果不是他的出现,代州肯定要遭受严重的损失。

而且现在还有了第四就是他突然写出了如此好的词。情报中显示,虽然赵惟吉以前也偶尔写过那么一两首词,但是从来没有达到,甚至接近现在放在书案上这一首。别看耶律莫是契丹人,但是辽国早已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汉化了。诗词的好坏他们还是能分清的。

“搞不明白啊,实在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前后会相差如此之大。”耶律莫已经快被眼前情报把脑袋都搞炸了。

别看耶律莫现在被这堆情报搞的焦头烂额,但是他可是实打实的人才。

耶律莫现年二十五岁,现在是辽国第一权臣韩德让的幕僚。别看他姓耶律,但其实他的出身并不是太好。契丹人就俩姓,不是耶律就是萧。姓耶律的不完全都是贵族,比如说是耶律莫。

这人虽然出身不好,但是却是个天才而且还是全才,无论是契丹传统的弓马骑射,还是对于军事的行军布阵,亦或是出谋划策他都非常出色。正是拥有这全方位的才能才能在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之中展露头角进而被韩德让发觉启用,成为府中幕僚。

由于出身寒微,所以耶律莫对于民间之事有着过人的认识。在韩德让治理燕云的过程中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也深得韩德让的器重,只是此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所以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连辽国高层对其都知之甚少,更遑论大宋王朝了。

……

“从情报上实在是无法分析出这个人个人能力或者姓格上的弱点。”将情报汇总给韩德让后耶律莫这样解释道。“但是,这个人的身份地位却有可能成为他的弱点。”

“哦,你说说看?”听到耶律莫这样说韩德让顿时来了兴趣。

“首先是他的身份,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孙子。现在宋的皇帝赵光义的继位是有问题的。本来继位的应该是这个赵惟吉的爹,宋的魏王赵德昭。但是现在宋的皇帝却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所以这赵惟吉宋太祖孙子的身份自然成为了他有可能被现在宋皇帝所防范的原因。”

“嗯,有道理,继续吧。”

“然后就是他现在在代州军中的地位。他现在虽然得到那群杨家将的认可了,但是由于他本身所有军职:左骁卫大将军仅只是个虚衔。所以代州真正能做决策的只有杨业。虽然他在到代州后所打的两仗都有不错的发挥,但是那并不是大战。到真正的大战时,杨业肯定还是那个一手主导战场之人。他的意见一旦与杨业相左,在无法证明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情况下,杨业是不会听他的。”

“嗯,还有吗?”

“还有就是,即便杨业不在代州,一旦发生大战,杨家肯定还会以杨家大郎为中心,他的结果还是会与上面的情况是一样的。甚至会比之前那种情况更糟。”

“看来你是有主意了。”

“嗯,据情报来说,再过两个月杨业便要回京述职,而且代州军队也将实行更戍。这将是个对于代州进行打击的好时机。”

“好的,那你尽快拟出一个方案来。”

……

正如辽国情报所示那样,代州这边已经开始了更戍。原本的军队被调到了大名府,而新调过来的军队是从四川来的。

刚刚打造好的军队基本白搭了。又得重新来过。赵惟吉这下算是体会到原来史书中的将领的悲哀了。不是我军无能啊,实在是太祖太狡猾了。

从头来过就从头来过吧,好在赵信与李继光基本算是赵惟吉亲兵,没有随着大部队更戍到大名府。

但是糟糕的事情还没完,杨业回京述职了,更糟的是杨业还把与赵惟吉关系较好的杨家四郎,五郎,六郎和七郎全都带回汴梁了。留下的老大,老二,老三因为平时更多的时候是在雁门关值守,所以与赵惟吉的关系一般。

他们几人走的时候赵惟吉去代州城南门送行,送行时赵惟吉那张脸简直拉长的和马脸差不多了。

“放心,我们会把你的信带给弟妹的。不要拉长着脸嘛,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和你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呢。”杨延昭拍了拍赵惟吉的肩,然后转身上马奔向了汴梁。

他那里知道赵惟吉之所以拉长了个马脸是因为他实在和杨家老大,老二,和老三处不拢。这四五六七一走,他在代州可就无聊了。

就在他们走后第七天,代州这边接到了斥候的回报,说是契丹有一支军队,大概一万人正在向雁门关挺进。

接到情报后赵惟吉立马赶往了雁门关。赵惟吉进入雁门关驻地的大帐中就听见里面依然吵翻了天。

很多老的将领认为雁门关刚完成了更戍没多久,士兵还没适应,应该凭借着连弩凭城拒守。把这群契丹大腿就行了。但是杨家老大杨延平却认为,由于敌人并不多。完全可以像上次一样关外结阵拦阻在进行反击,反正连弩的艹作简单,现在的士兵已经可以使用了。

逐渐的杨家老大的声音开始占了上风,由于老二老三都支持老大的提议,基本上也就确定了要关外迎战。

赵惟吉在一旁一直没有出声,正如耶律莫所分析的那样,虽然赵惟吉觉得事有蹊跷,但是碍于身份他也没法提反对意见,况且他平时和杨家的大二三的关系也一般,这三人未必会听他所讲。所以赵惟吉也只有一言不发了。

在决定出关迎战后,雁门关众将便开始忙起出兵事宜了。此时基本就没赵惟吉啥事了。闲在一旁的他决定把那份情报再拿过来研究一下。

反复研究那份情报后,赵惟吉还是觉得其中有诈。五月份水草正肥美的时节出兵大战?而且还只有一万人那么少?哪个部族吃多了放着水草肥美的时节不放牧出来打仗玩?况且上次契丹人也领教到了新式连弩的威力了,就一万人不是送菜?

眼看杨延平就要领军出发了,心理抱着这些问题的赵惟吉最终还是没忍住向杨延平提议道:“我还是觉得此中有诈,但是也不好阻止将士们去搏取功勋。这里还是提醒大郎,一旦情况有变,立刻向关内撤退。凭城拒守,契丹人拿我们没有任何办法。”

也不知道杨家大郎听没听进去赵惟吉的建议,总之他就这样领着部队出发了。赵惟吉望着这个队伍总觉得他们奔向的不是前程而是地狱。但这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的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让赵信找人跟着队伍一旦情况有变立刻回来通知他。然后便是等待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