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扩编、扩张、挖墙角(1 / 1)

加入书签

毅军、武毅军、吉林军损失殆尽,但于寒可没打算就这么算了,在半个月里,他再次化身大盗,将奉天、京师两地的旗人高官贵冑洗劫了一番,这次连紫禁城也光顾了。

由于于寒引起的蝴蝶效应,甲午赔款没有交付,更没有所谓的赎辽款{历史上的三国干涉还辽}所以清廷还有不少余财,光是库平银就搜刮了七千万两,连同旗人的财物,接近一亿两千两,粮食、布匹更是海量,这还是因为京师的达官贵人被他洗劫过一遍的原因。

除了搜刮钱财外,不少民愤极大的权贵及子弟被于寒顺手料理了,还留了替天行道的贴子,一时间,底层百姓拍手称快,有劣行的权贵们则战战兢兢,唯恐哪天被一刀枭首。

满载而归后,穆麟德再次造访,这次他将所有订购的dàn yào带了过来。

于寒照例用银票支付了货款,并签下了先前dàn yào三倍的订单,以及十万支94-2式,让穆麟德大喜过望。

但这只是小意思,于寒接着抛出了更大的订单,包括蒸汽机、机床、采矿、冶金、化工、发电、印刷、纺织、副食加工等设备,还有dàn yào、qiāng械生产线。

所有供货商必须派遣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安装、调试以及人员培训,所有费用包含在合同款中,直至厂内职工能熟练操作、检修为止。

订购完设备后,于寒又委托穆麟德联系勘测设计等公司负责厂地选址、初步设计、工程概算以及人员配置。

一份份电报从营口发往德国,无数人在银子的诱惑下忙碌起来。

于寒与穆麟德讨价还价期间,数十万计的灾民被商船载到了金州附近的花园口,但三旅早有准备,设下了重重关卡,并用各种方法识别出其中的奸细,这些人被当场拘捕,审问后统统投到了矿山,普通百姓则安置在海城以西的区域,并实行保甲连坐制,让他们相互监督,严防漏网之鱼兴风作浪。这种手段虽然苛刻了些,但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是最有效的。

先前几次战斗中伤残的几千士兵组建成辽东治安总队,其下分为几个支队,支队下又设大队、中队,每个县设一个中队,人数120人,又以治安队为基干组建联防队,由身家清白的青壮年男子组成,这样,辽东的治安架构就初步形成了。

清廷遭受了军事、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后,暂时老实了下来,加上于寒又发了笔横财,还涌入了大量人口,与众人商议一通后,于寒决定将救国军扩充到六万左右。

征兵的事非常顺利,告示张贴之后,优厚的待遇顿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壮年,特别是从山东迁来的灾民,只要一人当兵,立刻能解决全家的衣食住行,听到消息后纷纷踊跃报名,不到一月时间,救国军便招到了六万合格兵员。

这时二旅已经训练了一个多月,便担任起了训练新兵的任务,一旅、三旅、独立团和警备团则轮换着接受德军教官的训练。

辽东的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于寒却偷空去了旅顺、天津以及威海三港,用了足足一月时间,将先前炸沉的战舰悉数化为材料收到了物品栏,得到了海量的钢铁、铜、铝。

当然,上岸休息时,他还会与营口、海城联络一二。

收完久违的战利品后,新兵也完成了初训。于寒马不停蹄地返回海城,与众人商议扩编事宜。

在此之前,参谋部已经拟定了草案,内容如下:

一,将三个步兵旅扩充为步兵师,原先三个旅长郭铁生、江海生、陶黑柱升任师长,原下属各团编制不变,但人数扩充到两千人;

每个师又增加了一个骑兵营,人数五百人,是以俘虏的毅军、武毅军骑兵为基干扩充的,负责侦察以及快速增援;

加上炮兵营、工兵营、通讯营、警卫营、运输营、战地医院等,每个师人数达到了一万五千人。配齐以上兵种后,每个师都成为一个独立作战单元。

师属炮兵营八百人,装备二十四门120火炮;

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及一个警卫连、迫击炮连、机qiāng连、侦察连;迫击炮连人数一百五十人,拥有十二门迫击炮、两门57速射炮;机qiāng连同样是一百五十人,装备八挺手摇加特林机qiāng。

二,欧胜的独立团扩充为独立旅,人数五千人,下辖上述两个步兵团;

三,原炮兵连扩充为重炮旅,装备120、150火炮各二十四门,这是仿制二战中倭军的重炮旅团编制的,当然,火力远不如后者,不是没炮,而是240以上的火炮运输太困难,不过,在当前情况下绝对是陆上无敌了。

四,特种连补充满员后编制不变,但级别提升到团级;

五,原师属警备团扩为警备旅,下辖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营。

六,以上各部合为一个军,共七万多人,军长于寒,副军长连兆明,兼任参谋长。

七,这一条是于寒提出来的,给每级军官授衔,正、副军长为中将,军参谋长、师长为少将,旅长为少将或大校,团长上校或中校,营长为少校或上尉,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班长为上士或中士,并制定了肩章样式,这个大家都熟悉,就不说了。

部队整编完了,但炮兵、机qiāng手、工兵、通讯兵、侦察兵大多还是生手,这都在意料之中,只能慢慢训练了,好在穆麟德又拉来了不少退役的军官和士兵,包含了以上所有兵种。

于寒思量了一番,决定成立辽东军事学校,将所有教官纳入其中,他则当仁不让地做了校长{嘎嘎},副校长则由穆麟德的老伙计莫里茨担任,本来他放不下商行的生意,但于寒与穆麟德商议后,答应以后的武器dàn yào都从他这里走货,这才将他拉了过来,商行日常生意则由莫里茨的雇员文森特负责。

转眼又一个月过去,时间到了九月底,辽东已渐渐冷了起来。

经参谋部商议后,欧胜的独立开赴锦州,将辽西大部分区域纳入囊中,这也是于寒早就想好的。

第二师留守石山站、营口,第三师继续驻防辽南,警备旅驻防海城、凤城。

第一师在特种连的配合下,以雷霆之势攻下了奉天,俘获清军五千余人,缴获战马三千匹,武器dàn yào、粮草无算;打退了清军数次反扑后,又乘胜追击,占据了抚顺、铁岭等地。

清廷见fǎn gong奉天无望,无奈下重新起用了李中堂前来谈判,要求救国军归还奉天,并愿以银两赎回;

救国军一方谈判的是连兆明,在于寒的授意下毫不松口,李中堂无奈下请示清廷后退而求其次,要求救国军不要动关外的皇陵。

连兆明乘机又提出于寒另一个要求:要清廷将北洋水师幸存的军官、士兵拨付过来,除了那几个临阵脱逃以及逼迫丁汝昌投降的军官外。如果不满足要求,就发掘关外三陵,将野猪皮等人挫骨扬灰,并派军队攻打山海关。

刚过去的甲午战争以及与救国军几场战役后,清廷可战的兵力已近枯竭,加上不明救国军虚实,而没了战舰的水师官兵留着好像也没用,还得拨钱养着,清廷盘算了一番,最后这个要求。

李中堂虽然有些肉痛,但清廷都答应了,他不愿意也没办法,即使都是他的旧部,也不得不忍痛割爱,颤抖着双手签下了和约,因为是在营口签订的,所以称为《营口协定》。

协定大致内容为:

一,救国军负责现有地盘,即奉天府以南、锦州以东地区的防卫、治安、民生以及对外交涉,若与他国发生任何冲突,与清廷无关;

二,山海关到梨山段为军事缓冲区,救国军、清廷均不得在此驻军;

三,救国军应保证关外三陵、奉天、辽阳城完好;清廷派驻一营守陵卫队看护皇陵,救国军不得攻击卫队,并保证其补给路线畅通;

至于拨付水师军官这种卖人口的事,当然不能写在纸面上。

总之一句话,救国军得了里子,清廷得了台阶。

即便如此,清廷也是松了一大口气,因为救国军没索要一两银子,本来都做好借债、大出血的准备了。

于寒没让连兆明索要银两的原因很简单,清廷已经没多少油水了,要是来个狮子大开口,对方不答应吧,己方骑虎难下,再打下去也不怕,但没足够的军队去守,更没有人才治理;对方答应吧,肯定从百姓手中榨取,或是抵押矿山向列强借款,前者会使双方都失去民心,后者则为以后埋下隐患,还是省省得了。何况他出入国库如履平地,想要钱,自个去取就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