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谭复生来访(1 / 1)

加入书签

收到江海生反馈的消息后,于寒命令情报科立即行动起来,摸清楚附近俄军的具体人数,同时营口、旅大地区也不能放松警惕,防止沙俄军舰攻打辽南,甚至在辽南一带登陆。

过年那几天里,情报处有一组人员奉命前去瑷珲送信给寿山的儿子庆恩,沿途钉下了不少钉子,于寒的命令一出,信息很快传了回来。

离东辽省最近的俄军约有一个营,五百人左右,就在吉省南部拟定的铁路沿线活动,与俄方勘测、施工人员驻扎得很近,前者活动时也会派少量骑兵在附近巡逻,以防范当地胡子骚扰破坏。

其余俄军数量也不多,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个团,而且离辽、吉边界很远,目前也没什么明显动静。

于寒嘉奖了一番,命情报处继续盯紧,同时注意自身安全,吉省可是清廷的地盘。

暂时无事,是因为俄方还没做好准备,毕竟兵力太少,一个团对救国军一个师,还是四个步兵团的第一师,武器又不占优势,俄军可没那么傻。

因此,于寒丝毫不敢放松,又催促着第四师的组建事宜,组建好后,将接手凤城、宽甸等地的防务,第三师即可专注辽南。

忙完一大堆事后,于寒又迎来了一个客人,和章继真相比,这位的名气更大,于寒最早知道他,还是小时候看电影时的事。

谭复生,六君子之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听到是这位,于寒大为惊讶。维新派的人不都希望走改良路线吗?怎么一个个地往他这个反贼的地盘里跑?是又一个说客?还是打秋风?或者是争取支援?

无论对方来做什么,对于一位甘愿为变法牺牲,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义士,于寒是打心眼里尊敬,即使还没有发生,所以他压下满心的疑惑,迅速来到了军指挥部的会客室。

屋内的火炉非常暖和,将不大的空间烘烤得温暖如春。一个瘦削的汉子端坐在一侧的椅子上,年纪三十出头,额头宽大,脸型消瘦,下巴微尖,眼神坚毅;屋角的衣帽架上挂了一件棉袍、一顶暖帽。

当然,屋内还有其他人,分别是参谋长连兆明、警备旅旅长薛士谦以及两人的警卫员。

见于寒进来后,几人立刻起身敬礼。

谭复生从几人的反应,已经猜出了于寒的身份,不等介绍,便抱拳道:“湘省浏河人氏谭复生见过大人!”

于寒还礼道:“久闻复生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于寒之幸也。先生勿再以大人相称,唤我于寒即可。”

连兆明、薛士谦都是一愣,上次章继真来的时候,也没见于寒这么客气啊。

谭复生就更惊讶了,虽然听章继真说过,救国军的指挥官对维新人士非常客气,可这也太客气了吧?再说他有什么大名?人家章继真好歹还是状元出身。

不过这也是好事,气氛好才有利于沟通。谭复生愣了片刻,立即说道:“指挥官大人太客气了,复生惶恐。”

于寒笑道:“先生请坐,咱们慢慢说吧。”对方坚持不改称谓,于寒也不再纠结。

谭复生落座后一抱拳:“多谢阁下提点,复生获益良多。”

于寒客气一句后问道:“既然如此,先生是否考虑另辟蹊径?”

谭复生肃然道:“纵观古今,变法一事无不充满了血腥,但不少事例仍起到了极大的效果。商君变法为秦国横扫六合打下了基础,吴子变法也使楚国强横一时,复生虽不才,愿为华夏崛起流干最后一滴血。”

于寒心中苦笑,这位可真是坚毅之辈,明知会流血却依然心志不改,这才是他所认知的谭复生。

不过,坚毅归坚毅,但将希望寄托与没有实权的皇帝以及靠不住的将领,也就注定了黯然收场的结局。于寒不忍其枉送性命,继续劝道:“复生兄,慷慨成仁固然可歌可泣,然于事无补,你就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华夏同胞重新屹立在世界之林?活着,才能做更多的事,再说神洲大地受蛮夷奴役已久,听天由命、麻木不仁早已深入骨髓,不是用一腔热血就能让他们清醒的。要想拯救世人的灵魂,还得徐徐图之。

在此之前,首先得让他们吃饱穿暖,否则,连活命都成问题,谁还会顾及其它事?

其次,得兴办教育,倡导新学,开启民智、拓宽国人视野;

再次,才是激励国人奋进图强之心。否则,哪怕再多人为了民族流血牺牲,也只是落个饭前茶后的谈资罢了。

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得保证自己的主导权,也就是自己说了算;靠什么保证?”

谭复生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请指教!”

于寒说道:“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谭复生已经从章继真口中了解了于寒的个性,对此豪不惊讶,他的观点与章继真一样,认为靠纯粹的武力实现抱负太激进了。但不能不承认,于寒这种说法是最可靠的。

如果抛开手段,于寒说的前面两点倒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于寒所说的国人当下麻木不仁、听天由命,他觉得有些夸张。

“…这不至于吧?自从列强入寇,已惊醒世人无数,更不乏热血之士…”

于寒淡淡说道:“先生说得没错,但与所有国人相比,身怀热血者只是极少数,要想救人,人必先有自救之心,要是连自己身处危局尚且不知,孰能救之?”

谭复生呆愣片刻问道:“大人有何高见?”

于寒说道:“从本能入手即可。俗话说,阳春白雪、和者必寡。什么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论断,在穷苦百姓看来,还不如一顿饱饭、一件棉衣来得实在。

如果你告诉他们,要想吃饱穿暖、发家致富,就得如何如何,他们一定会趋之若鹜…”

于寒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谭复生不断点头赞同,末了说道:“大人治下,就是如此行事的吧?”

于寒笑道:“正是如此。西方哲学上说过,物质决定意识;咱们华夏也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

当然,知礼节还不够,还得有勇猛尚武之心,这个也不难,他们刚过上好日子,告诉他们有人想要将他们打回原形,他们自然会去拼命;

这虽然是暂时的,但经过几代潜移默化和上位者引导,再让他们体会到战争的福利,战斗的yu wàng迟早会深入他们骨髓。”

谭复生:“战争的福利?”

于寒说道:“不错。西方列强为何会频频发难?无非掠夺二字。自从英吉利国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之后,其余列强也争相发难,至此租界林立,通商口岸遍布,国内资源、市场、廉价劳动力均向其开放,为彼等西夷带去了丰厚的利润与矿产资源,以及各种便利。这些都是战争带给他们的福利。”

谭复生忧虑道:“虽然如此,但有古语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于寒摇头道:“等不到他们亡,我们怕是先被吸干血液了。所以,他们做得,我们也做得。西方诸国为什么强盛?工业化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外掠夺了无数财富。比如西、萄西国对南美土著的tu shā、英吉利从非洲抓捕人口贩卖奴隶…

当然,我将来不会如此行事,但能力所及处,要让彼等敌寇将掠夺神洲的一切连本带利地吐出来。

不好意思啊,有些好高骛远了。”

谭复生开始听得直皱眉,听到后半段时,又有些热血沸腾之感。他刚过而立之年,不乏一腔热血,如果于寒说的这些都能实现,可比他们搞维新变法有意义多了。不过以于寒现有的力量,要实现以上还远得很。他思量片刻后问道:“大人,请恕我冒昧,不知贵军下一步该如何动作?”

于寒摊开双手道:“目前需要消化现有的地盘,将架构搭配完整,殖产兴业、发展教育、储备人才、钱粮物资,让治下富足、强盛起来。”

后面还有些话,但已经不用说了。

谭复生点头赞道:“大人循序渐进,不骄不躁,将来成就必定不凡。”

于寒笑道:“先生过奖了,只不过吸取了前人教训罢了。”

李自成不就因为只破坏不建设,后来连京师都维持不下去了?要是懂得徐徐图之,或许历史就得改写了。

谭复生点头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人,我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成全。”

于寒心道,终于开口了。他一伸手道:“先生不用客气,但请直说。凡能力所及,必定应允。”

谭复生说道:“我想到处看看,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于寒惊讶了一下,就这么简单?不是来求助的?他笑道:“这完全可以。先生想去哪些地方?可会骑马?”

谭复生说道:“复生骑术尚可。欲往盛京、辽阳、鞍山…大连、金州、旅顺…”

于寒再次讶然,这是要将东辽省转个遍啊,不过也没什么坏处,传到关内还等于做了广告。至于怀疑对方是间谍?无论他是不是谭复生,在探察术下都显示为绿点,这就行了。

“薛旅长,为谭先生准备两匹马,再派一个班的骑兵跟随,对了,再安全一个参谋随行,路上加以照应。除了军营重地,别处皆可一观。一路行止皆听先生吩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