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50(1 / 1)

加入书签

天!俞宛秋不知该笑还是该恼,这是关心呢,还是监视呢?

窗外的人语调相当不满:“早听我的,离开这里不就什么事都没了?非要死赖着不走。我要去收拾那对恶心的夫妻,你又拦着不让,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说到这里,仿似想到什么不可思议之事,恶狠狠地问:“你该不会看上那个恶心的老男人了吧?”

俞宛秋忙为自己洗白:“你想让我吐死啊,怎么可能。”

赵佑熙这才“哼”了一声道:“要是你刚才的回答有一丁点迟疑,我立刻就去废了他!”

“你别惹事”,她先警告,然后转换语气道:“不谈这个了,我还有话要跟你讲。”

“什么话,你出来再说,要不然我不听。”

看他又在耍孩子脾气,俞宛秋突然心软起来。他既然是随太子去的,又是在庙里持戒,肯定规矩多多,他很可能是偷跑来的。而且几百里地,就算轻功再好,也要费些功夫,这会儿还不知如何的累呢,她却连请他进屋坐坐都做不到。

实在不忍心拒绝,便跟他约法三章:“要我出去可以,但你必须以礼相待,不能再动手动脚。”

“好,不动就不动。”他答应得很爽快。

结果呢,她一出去,立刻被他吻得天昏地暗。当她责他违诺时,世子殿下振振有词:“我只答应不动手动脚,没说不动嘴啊。”

两人又纠缠了好一会,最后她出言警告:“你再不放开我,以后都别想我出来见你,这就是最后一次了。”

那人马上笑嘻嘻地松开手:“你可是你说的,我现在放开,你下次就出来见我。”

俞宛秋张口欲辩,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跟这个人讲理有用吗?即便讲赢了,他的反应,只怕会更变本加厉,索性懒得讲理了,直接用强的。

她决定不再浪费时间,抓紧把心里的想法跟他说一说。

赵佑熙听了后安慰她道:“这些你都能想到,太子如何想不到?放心,他敢离京,肯定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她哪里是关心太子啊,太子的死活与她何干,她只是不希望赵佑熙卷进去。

于是直奔主题:“如果皇帝突然驾崩,寿王趁乱即位,宣布太子为谋逆,你怎么办?”

“我……”他一时怔住了,显然没考虑过这种可能。

俞宛秋再问:“朝廷一直找不到你家谋反的证据,要是因为太子的事陷进去,成了谋逆犯同党,你又怎么办?”

“不会的。”话虽这样说,底气却有些不足。

俞宛秋在心底轻叹,到底只是十六岁的少年,又痴迷武学,对朝政只怕不是很关心,遂加重语气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你千万不要回京,当然更不能再跟着太子,你赶紧带着人回南府去。”只有在自己的地盘上才是最安全的,哪怕京城杀得血流成河,也与安南王府无关。

赵佑熙关心的是:“我走了,你怎么办?”

俞宛秋忍不住笑瞪了他一眼:“什么我怎么办?皇帝的儿子们斗得死去活来都跟我没关系,我一个姑娘家,待在深宅大院里,还能谋反不成。”

赵佑熙提醒她:“你别忘了,沈家有个儿子是太子的亲信,一旦太子成了乱党,沈府难保不被牵连。”

俞宛秋摇着头说:“不会的,沈家做官的多了,有跟太子交好的,就有跟寿王交好的。这样的大家族,最懂得权衡各方势力,好保持自己的不倒翁地位,决不会只把宝押在太子一个人身上。”

其实这完全是她自己的推断,沈家在朝中的势力到底是中立,还是偏向哪边,她并不知晓。

可此刻,她只想让赵佑熙放心,朝廷若真有变故,马上抛下一切回南府去。

【文字版】 第七十七章 不得清静

第七十七章 不得清静

赵佑熙当晚便赶回了临济寺,走的时候俞宛秋再三交代,即使京都无故,在太子回銮之前,也不要再回上京。上京这种复杂的局势,安南王府那样敏感的身份,最好不要搅和进来,反正他们家够有钱有势了,不需要靠支持任何皇子讨得好处。

赵佑熙走了,小学堂又放假,俞宛秋彻底闲了下来。因为文氏临终之际在府里大肆搜人的举动,目的太显而易见,俞宛秋怕人讥讽议论,索性做起了宅女。在山水园里足不出户,每天看书习字练琴,倒也安乐自在。

要说她为什么不离开沈府,舍不得这方属于她的僻静角落,应该是最大的原因吧。外面的世界是广阔,可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不像这山水园,一眼望过去是高墙,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一眼望过去是宅门,那边的太太奶奶们再如何争宠也与她无关。大隐隐于市,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何尝不能作为隐居之所,等赵世子回了南府,她更清静了。

可惜,总有些不请而至的人跑来打扰她,如程夫人的大丫头绿竹。

绿竹是个严肃得近乎严厉的姑娘,据说年纪已过二十五岁,比薛凝碧还大,看来是打定主意不嫁了。沈府里像这样的丫头还有老太君身边的红蓼和绿萼,都是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了,依然没有任何嫁人的迹象。

看名字也知道,绿竹曾是老太君身边红绿队伍中的一员,十多年前程夫人的大丫头出嫁,老太君便把绿竹给了她。俞宛秋揣度老太君的意思,多少有点在不怎么驯服的大媳妇身边安插自己人的企图。可惜绿竹的品性颇类红楼梦中的袭人,服侍哪个就尽心竭力待哪个,十几年下来,竟成了程夫人身边最得力的亲信。

像这种任年华老去也要守在主子身边的人,都是跟主子有很深感情的。俞宛秋可不敢留下哪个丫头服侍自己一辈子,怕担不起那份愧疚,真舍不得,可以等自己成家后,把她们许给家里的管事。她的几个丫头,都是嫡母沈鹃亲自挑选的,个个伶俐秀美,一般的男仆可配不上。

见绿竹突然上门,兰姨几个如临大敌。程夫人不比别人,有种懒于应酬凡俗众生的矜持高贵,俞宛秋到沈府五年多,除了最近两月去探望程绮玉外,就几乎没在青晏馆露过面,程夫人的正房更是不曾瞻仰。

是不是女人高龄未嫁,给人的印象就会有些冷硬?俞宛秋回忆当何小慧的时期,也不爱跟新进的小姑娘八卦,历任男友啊,新化妆品啊,最走俏的漫画人物啊,她一律插不上嘴。绿竹也给了她这种感觉,兰姨殷勤奉坐,她立在正厅门口一摆手,语气淡淡地说:“不用了,大太太还急等着姑娘回话呢。”

俞宛秋不禁有些心虚,难道连匿名信都不保险,被人揪出来了?要真是这样,可就不妙了。上次拒绝过继,已经落了程夫人的面子,她那样高傲的人,心里肯定憋着一口气。现在抓住了这个小辫子,还能轻易放过她?

初期的惊慌过后,俞宛秋告诉自己:不怕,大不了走人呗。双面绣也研究得差不多了,到时候把薛凝碧拐走,和她一起到苏城开店去。自己年纪小可以隐身幕后,让薛凝碧出面当掌柜,两人一个出资金,一个出技术,女人在这个世界创业不易,要跳槽都难,说不定能形成铁杆组合呢。

怀着一颗不安的心走进青晏馆,进门的时候偷偷打量了一下程夫人的脸色,还好,没有怒容,而是平和中透着一点隐忧。俞宛秋镇定了许多,这人啊,千万不要背着人做什么勾当,很容易做贼心虚。

程夫人先东拉西扯说了一堆表示关心的话,比如最近家塾没开课,每天都做些什么?这几天秋老虎厉害,后园里草长树茂,晚上蚊子多不多?丫头嬷嬷们有没有准备一些凉饮解热?

俞宛秋小心翼翼地应对,无非就是有问必答,坐姿端正,态度恭谨,不留任何错处给人事后议论。

寒暄毕,程夫人慢慢由家塾停课的事说到了程绮玉的腿,俞宛秋暗暗警戒起来,心想:终于到正题了。

程夫人提出的问题却不是她担心的那个,而是,“你探望绮玉的次数最多,和她关系最好,你又是个机灵的孩子,依你看,她的腿,到底是怎么回事?”

见俞宛秋踌躇不答,程夫人补充道:“请来的大夫都说,她的腿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应该能走的。开始还有些磕碰的外伤,但并未伤及筋骨,现在连外伤都全好了,不知道为什么还不是不能动。”

这可就难住俞宛秋了,程绮玉就靠这个法宝在府里赖着不走,她怎么敢揭穿?思忖了好一会,才斟酌着说:“这个有心理原因吧,不能光从医理上解释的。”

“心理原因?这个怎么讲?”程夫人好像来了兴趣。

此刻俞宛秋脑子里浮现的是勃朗宁夫人的事迹,可跟一个古人讲外国女诗人的浪漫经历太不靠谱,只能含糊其辞:“听说有个姑娘,小时候摔伤了腿,瘫痪了十多年,什么名医都治不好,谁知到她出嫁的时候,竟然自己站起来上了花轿。”

程夫人疑惑不已:“还有这样的事?我怎么没听说过。”

俞宛秋只能胡诌:“是我奶娘说的,南边的故事,离这里远,所以没传过来吧。”

程夫人好奇地问:“这姑娘难不成是因为太高兴,所以突然会走了?”

俞宛秋使劲儿点头:“是啊,她嫁的是她青梅竹马的表哥,她瘫痪后,这个表哥不离不弃,后来还要娶她,她自然很开心。这就像练功的人打通经络一样,人一激动,一股热气直贯全身,正好冲开了以前堵塞的经络,所以就能走了。”

程夫人听到这里,竟露出了一脸苦笑:“可惜绮玉没有那样的表哥,从她瘫痪后,也就只有你时常来看看她,以前总玩在一起的叶家姐妹都不怎么来了。”

俞宛秋随口解释:“府里没开课,她们都回了自己家,隔得远,自然就来得少了。”

程夫人瞅着她点了点头:“真是个不错的孩子,背后不论人过,多少人活到一把年纪还没这修养呢。”

俞宛秋很是不安,一向眼高于顶的程夫人忽然夸奖她,难道传她来此,还不是为了打探程绮玉的事,而是别有所图?

这人的预感啊,就是好的不灵坏的灵,果然程夫人开始大感慨:“绮玉要是有你这么懂事就好了。我就是膝下空虚,才把她从老家接来,结果呢?来了只会叫心。”

俞宛秋只能陪着笑说:“她的腿既然没毛病,兴许过几天就能走了,您也别太着急。”

“怎么能不着急?”程夫人从衣襟处扯下手绢,似乎准备擦泪,声音也渐渐哽咽起来,“好好的姑娘变成了瘫子,还怎么嫁得出去?我养她一辈子是没问题,可她自己难受啊,我看着也难受。”

眼泪终于流下来,手绢也派上了用场,俞宛秋手足无措,程夫人抽抽搭搭:“听了你讲的故事,我就后悔没有早点给她定亲,要是也有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夫,现在也不至于落空。”

俞宛秋静静等着下文,程夫人伤心够了,终于抬起头来问她:“你也快满十三了吧?”

“嗯,还有一个多月就满了。”十月将至,她是十一月初六的生日。

“也该许亲了,要是你母亲还在,只怕早就找好了人家。”

俞宛秋不敢搭腔,只得低下头做害羞状,程夫人拍着她的手说:“大舅母会给你留心的,这女人啊,别的上面都可以马虎一点,唯独婚姻之事千万大意不得。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绮玉就是犯糊涂,才落得这么一个下场,这辈子算是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